身体通,病无踪民国大医程门雪,治ld
北京治扁平疣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49.html 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民国大医程门雪,治疗中风的验案。 程门雪,年生人,年离世,我国著名的中医学术思想家、教育家和临床家。在遣方用药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 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时间是年的10月17日。程门雪接待了一个姓邹的男性患者。 突然倒地,神志不清,别人说什么都没有反应,烦躁不宁,脸红。脉象虚弦。 程师写了一张方子。 配伍:珍珠母(先煎),生石决明各15克(先煎),龙齿(先煎),淮小麦各12克,朱茯神,炒枣仁,钩藤各9克(后下),黄连1.5克,橘红4.5克,竹沥半夏4.5克,枳实2.4克(竹茹4·5克同炒),灯心一扎。 其中一些药材炮制方法,已经很少用了。比如竹沥半夏,据说就是解放前上海地区才有的一种炮制品。 这个方子,患者仅仅用了一剂。 患者情况立刻安稳了很多。烦躁不宁减轻,但神识没有完全恢复。 这时程师又书方一首。 配伍:珍珠母(先煎),生石决明(先煎),龙齿各12克(先煎),黄连1.5克,朱茯神,瓜蒌皮各9克,竹沥半夏6克,橘红,郁金各4.5克,胆星,菖蒲各2.4克,淮小麦12克,枳实2.4克(竹茹4·5克同炒)。 这个方子只开了一剂。 三诊时,智已经相对清醒了,烦躁不宁大大减缓。这时候,程师再拟方。 配伍:珍珠母24克(先煎),生石决明18克(先煎),黛蛤散(包煎),淮小麦各12克,黄连1.5克,朱茯神,瓜蒌皮各9克,竹沥半夏,橘红,郁金各4.5克,枳实2.4克(竹茹4·5克同炒),胆星2.4克,菖蒲1.5克。 这方子也只开了一剂。 这一剂喝完,患者诸证悉平,局面彻底转危为安。 在年,上海市卫生局编撰了一本集子,叫做《上海名中医经验选编》。程门雪的这张医案,就记载于第一页上。 这个治疗过程也不复杂。前后就是三张方子。 三张方子里,都包含了四味药,就是珍珠母、石决明、龙齿、黄连。 珍珠母、石决明、龙齿是潜镇敛阳、镇肝熄风的。黄连是清心除热的。尽可能改善患者肝阳化风的局面。 肝阳化风就是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肝阳没了管束,形成肝风,吹到脑子上去。导致眩晕、甚至意识不清。肝主情志。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导致烦躁易怒,燥扰不宁。脉象多弦,弦脉,主肝气不宁。在弦脉的同时,又往往透着一点虚细。这是肝肾本虚的写照。 患者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扰,是属于上实下虚。现在的话说,有一点高血压危象的意思。 这个时候就要赶紧把体内肆虐的肝风制止住。 程师在开方时,多次用到珍珠母、石决明、龙齿、黄连,这些都是潜镇清热之品。 医案里用的药材,多为清化痰热、开窍安神。一味药一味药去品,会发现其功能就集中在化痰、清热、开窍、安神这四个方面。 这里化痰清热,处理痰热之邪是重头戏。 肝肾阴虚,一定有内热。内热灼津生痰,导致体内必有痰热。痰热随肝风而起,闭阻清窍,所以神识才被蒙蔽。想让患者恢复意识,必须着意清化痰热。 痰热阻滞就好比一条管道被堵塞一般。想让肝风平息,想让肝阳被潜镇,通道都被堵上了,怎么下得来。必须把道儿打开。就意味着必须清化痰热。 程师的方子,每一次都是以镇肝熄风、潜镇敛阳为主。同时着意清化痰热、开窍醒神。两者配合,让肝风得降,神识得清。 中风,中医一直在研究,是中医内科里头最惹人注目的领域之一。中医治中风,都治了几千年了,有深厚的积淀。 人过中年后,肝肾阴虚的局面在有的人身上的体现就越来越多。主要表现是血压不稳定、头晕、耳鸣、身上潮热、手脚心热、心烦失眠、腰膝酸软、容易神疲乏累和浑身倦怠。有些甚至一过性的肢体麻木、舌脉、腿脚不听使唤、说话时舌头不灵活。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内科学》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点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gj/10059.html
- 上一篇文章: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赤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