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火神派公众平台总第期
擅用附子注重扶阳 经方为主用药简练 不乱堆砌法度严谨 徇此钻研事半功倍 ——《经典火神派医案点评》已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亚马逊,当当,京东及各大书城有售,欢迎广大中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选购。 张存悌先生谈经典火神派的用药风格 仲景组方严谨,每加减一味药,都有加减的道理。某些研究伤寒的人,动曰“师其法不泥其方”,说是用经方,常在原方后加一大堆药,或者随意加减,恐怕失却经方原意,蒲辅周说过:“白虎汤中加上三黄解毒泻火,……就成了死白虎。”顺便说一下,李可先生虽然常用经方,却作了较多“改造”,如改良乌头汤、变通大乌头汤、变通小青龙汤等,加入很多药味,与经方已有很大出入,倪海厦称其为“半个经方家”。当然编者很佩服李可先生,没有对他不敬的意思,只是这样对经方近乎普遍的改造,是否得当,值得推敲,试看曹颖甫、刘度舟、黄煌等伤寒名家的案例,那个简净劲儿,才真让人佩服。 仲景本来已有三承气汤,吴鞠通《温病条辨》中另外整出了宣白承气汤、导赤承气汤、牛黄承气汤、护胃承气汤等,试看今天谁还用这些杂七杂八的承气汤?而仲景三承气汤仍在为人所赏用,说明什么?说明经典是永恒的,不可替代的。试图改造经典是不明智的。 在强调上述两点的前提下,经典火神派还具有下面两个优势: 一、经典火神派是简单的。大道至简,经典的东西常常是简单的。郑钦安除使用自拟的几首温阳方和几首时方外,其余皆使用《伤寒论》原方,而且常用的仅十几个方、几十个味药而已。凡外感,多用麻黄汤、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中焦,用理中汤、甘草干姜汤、建中汤等;治下焦,用四逆汤类。若是阴虚,在中焦用白虎加人参汤、三承气汤,在下焦用黄连阿胶汤,且其常用加减药物尚不及《伤寒论》所用的一半。真传一张纸,难怪敬云樵称郑氏:“认证只分阴阳,活人直在反掌,高而不高,使人有门可入。” 二、疗效可靠。郑钦安屡次称治病“百发百中”,“真有百发百中之妙”。敬云樵称其“只重一阳字,握要以图,立法周密,压倒当世诸家,何况庸手!”这个不是吹牛。经方疗效多数可以说,“一剂知,二剂已”,治病确实管用,本书所选医案即是明证。编者以郑氏招法应世,疗效大幅提高,诚如郑氏所言,疗效差不多“百发百中”。常见病不用说,疑难杂症多能应手而愈,通常可以对患者说:“服药一周,慢性病两周,必须见效,否则另请高明。” 火神正道是钦安。水有源,树有根。郑钦安作为开山宗师,是以其著作和用药法度作为标志的。正本清源,欲掌握较为纯正的火神派理路,当从郑钦安原著和上述几家医案入手,这才是正宗源头。后世传承火神派者,充其量是流,不是源。某些于经方之外另立一套体系者,可以归入广义火神派行列,但与经典火神派不可同日而语。如同研究伤寒,仲景《伤寒论》永远是源头,后世传承者即使再有“发展”,甚至“改造”,也代替不了经方原方。多么发展的东西也不可能取代经典,经典是永恒的,这应该是真理。 君子和而不同。最后讲一点,分广义火神派和经典火神派是出于研究的需要,没有褒贬之义,更没有轻视广义火神派的意思。实际上广义火神派开拓了用药思路,尤其是附子的运用,比如卢门的桂枝法、附子法,祝味菊的温潜法,用附子配以龙齿、磁石、枣仁、茯神;徐小圃治暑热症的温清兼施法;李可先生“破格救心汤”中四逆汤与山茱萸的合用;补晓岚先生的“补一大汤药”融温辛于一炉,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思路……,都有着一定影响,丰富了火神派的临床经验。百花齐放,各得其所。 ============================= 联系我们: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华山路31号 天德中医(近长江街华山路口) 每周二、四、六中午12:30~16:00 TEL:-/ 张存悌主任中医师: 请尽量在白天工作时间拨打 师仲景法钦安 经典火神派传承基地 欢迎访问中医火神派论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gj/5659.html
- 上一篇文章: 周慎治疗睡眠语言障碍阴虚痰热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