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凡例译
《神农本草》三卷,三百六十种,分上、中、下三品。梁陶弘景增药一倍,随品附入。唐、宋重修,各有增附,或并或退,品目虽存,旧额淆混,义意俱失。今通列一十六部 为纲,六十类为目,各以类从。三品书名,俱注各药之下,一览可知,免寻索也。 旧本玉、石、水、土混同,诸虫、鳞、介不别,或虫入木部,或木入草部。今各列 为部,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为万物之先,土为万物母也。次之以金、石,从土也。次之以草、谷、菜、果、木,从微至巨也。次之以服、器,从草、木也。次之以虫、鳞、介、禽、兽,终之以人,从贱至贵也。 药有数名,今古不同。但标正名为纲,余皆附于释名之下,正始也。仍注各本草名目,纪原也。 唐、宋增入药品,或一物再出、三出,或二物、三物混注,今俱考正,分别归并,但标其纲,而附列其目。如标龙为纲,而齿、角、骨、脑、胎、涎皆列为目;标粱为纲,而赤、黄粱米皆列为目之类。 诸品首以释名,正名也;次以集解,解其出产、形状、采取也;次以辨疑、正误,辨其可疑,正其谬误也;次以修治,谨炮炙也;次以气味,明性也;次以主治,录功也;次以发明,疏义也;次以附方,著用也;或欲去方,是有体无用矣(旧本附方二千九百三十五,今增八千一百六十一)。 唐、宋以朱墨圈盖分别古今,经久讹谬。今既板刻,但直书诸家本草名目于药名、主治之下,便览也。 诸家本草,重复者删去,疑误者辨正,采其精粹,各以人名,书于诸款之下,不没其实,且是非有归也。 诸物有相类而无功用宜参考者,或有功用而人卒未识者,俱附录之。无可附者,附于各部之末。盖有隐于古而显于今者,如莎根即香附子,陶氏不识而今则盛行;辟虺雷,昔人罕言而今充方物之类,虽冷僻,不可遗也。 唐、宋本所无,金、元、我明诸医所用者,增入三十九种。时珍续补三百七十四种。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可裨《尔雅》、《诗疏》之缺。 旧本序例重繁,今止取神农为正,而旁采《别录》诸家附于下,益以张、李诸家用药之例。 古本百病主治药,略而不切。王氏《集要》、祝氏《证治》,亦约而不纯。今分病原列之,以便施用,虽繁不紊也。 神农旧目及宋本总目,附于例后,存古也。 译:《本草纲目》凡例译 《神农本草经》一共三卷,记载药物三百六十种,分上、中、下三品、梁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增加了一倍的药物,依照药性按上中下三品附入。唐、宋朝重新修订的本草书,各有增加和附录,或并入或移退,品种与数目虽然保存,但存在药名混淆杂乱,义意全部丢失。现在归纳为十六部为纲,六十类为目,根据药物的类属分门别类依次相从,上中下三品属名,全部注明在每味药品的之下。一看就可以知道,不用另外搜索了。 旧时的本草书,玉、石、水、土混淆,各种虫、鳞、介不加区别,有时虫类药编入木部,或者木类药编入草部。现在各自列开为部,把水排在第一部,第二部为火,再下来是土部。这是因为水与火与万物源头,土是万物之母,依次下来是金、石,归入土部。再下来是草、谷、菜、果、木,是从小到大归类法,又下来是服、器,归类到草、木部。还有虫、鳞、介、禽、兽,一直到人,是从卑贱到高贵的原则依次归类的。 一种药物,有好多个药名,同一种药,现代与古代药名不同。现在把正名列为纲,其余的别名附注在释名之下,每一种药都是按这个准则编撰,各药别名,仍然注明历代各家本草沿用的药名,以记载这些别名的起源。 唐朝、宋朝新增的药品,有时一种药品重复一、两次出现,有时又出现二种或三种的药品混用一个药名,现在全部考正,分别归类合并,首先标清主纲,再附注其目。如标注龙为纲,然后把龙齿、龙角、龙骨、龙脑、龙胎、龙涎全列归为目;标注梁为纲,然后把红、黄梁米全部列入目类。 各种药品,首先列释名,就是先考订正名,然后集解,解释药品的产地、形态、采收。下来是辨疑正误,就是辨清可疑之处,考正错误的地方;再则是修治,说明药品的炮制加工方法。下来是药品的气味药性;下来是药品的主治,收录药品的功效。然后就发明,则是分析说明药品的作用机理;最后是附方,收集了历代医家临床应用方药;有些被删的方,可能是没有多少临床实用价值了(旧本草附方二千九百三十五首,现在增加八千一百六十一首)。唐、宋的本草书用红、黑墨圈盖来区别古今,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错误差错。现在既然是板刻印刷,就直接把历代各家本草名列注在药名、主治的下方,方便阅览。 各家本草,内容重复的删去,疑误的辨清考正,收集其中精粹,分别用他们的名字,收录在各药之下,就是希望有价值的部分不要被埋没,这样对与错就一目了然。 各种药物有种类似却没有实际功效与应用价值但是有相互参考作用,或者有临床应用价值而人们还末认识的,都收录在各药之下。若无相应药物归附的,就收录在各部的末尾。有一些古代没有认识但现代经常使用的药物,比如莎根即为香附子,陶弘景没有认识到但我们现在很多医生都在使用。辟虺雷,过去很少有人说过,但现在处方中经常看到,虽然是冷僻的药物,但不能够遗弃的。唐、宋的本草没有收录,金、元以及我明朝各位医家经常使用的药物,增加收录三十九种,时珍后面又增补了三百七十四种。虽然是医家药品,考究解释其中的作用机理,实际也就是我们儒家研究事物道理的学问。可以填补《尔雅》、《诗疏》没有这方面记载的欠缺。 旧的本草书籍序例重复繁杂,现在只采用《神农本草经》作正例,采用《本草别录》中各家记载附录在后面,再增加张、李各家用药依据。 古代各种疾病的主治药物,简略又不切合实际。王纶的《集要》、王实之的《证治》,也是简约而不纯粹。现在按病名分别收列,以方便搜索使用,这样内容虽多但却不显混乱。 《神家本草》旧的目录以及宋版总目录,附录在条例后面,以保存古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gj/9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当卖药人开始玩情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