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啼是指小儿白天如常,入夜则经常啼哭不眠。患此症后,持续时间少则数日,多则经月。本病多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幼儿。

啼哭是婴儿一种本能性反应,因为在婴儿时期尚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哭”就是表达要求或痛苦的一种方式。如饥饿、口渴、尿布潮湿、湿疹作痒等原因,均可引起患儿哭闹。这种哭闹是正常的本能性反映,则不属于本症范围。

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常因脾寒、心热、惊骇而发病。①脾胃虚寒,证见小儿面色青白,四肢欠温,喜伏卧,腹部发凉,弯腰蜷腿哭闹,不思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缓,指纹淡红。治宜温中健脾。②心热受惊,证见小儿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口鼻出气热,夜寐不安,一惊一乍,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尖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安神。③惊骇恐惧,证见夜间啼哭,面红或泛青,心神不宁,惊惕不安,睡中易醒,梦中啼哭,声惨而紧,呈恐惧状,紧偎母怀,脉象唇舌多无异常变化。治宜镇惊安神。

砂仁茯苓粥

砂仁3粒,茯苓6克,粳米克。

砂仁、茯苓打碎研面,入粳米同煮成稀粥,可定时喂食

砂仁温中和胃,茯苓健脾安神,配以粳米养胃,共具温中和胃、健脾安神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寒证小儿夜啼。

百合龙齿饮

鲜百合20克,龙齿30克,冰糖适量。

将百合洗净,与龙齿、冰糖一起文火熬煮,到百合熟止。代茶饮。

百合甘微苦性平,有宁心安神之功;龙齿镇惊安神;冰糖甘润,补益肺胃。三者配伍共成安心安神之方,适用于惊恐不安夜啼者。

葱白红糖饮

连须葱白50克,红糖适量。

将葱白洗净,切段,放入锅内,加水煮沸10分钟,去渣,调入红糖即成。每日1剂,连服7~10天。

葱白性温味辛,有解表散寒、通阳开窍、祛风活络等功效;红糖可补血、祛寒。适用于脾寒所致之夜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pz/10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