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患者朋友询问如何煎药的问题,今天就来给大家做一个小科普。

1.煎煮的容器选用

首选砂锅来煎煮中药。砂锅传热性能好,受热均匀,不易爆沸,兼有保温、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更重要的是砂锅成分为硅酸盐,化学性能稳定。其次也可用白色搪瓷器皿。煎煮中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容器,因为这些容器的金属化学性质较为活泼,易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影响中药成分的含量,使中药的效应减低或消失。

2.水量的控制

用水量直接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度。原则上第一煎加水量要超过药面3~5厘米,第二煎超过药面2~3厘米即可。但也要看药物是否易吸水,如果是植物的枝叶、花茎等容易吸水的药物,可以多加一些水。如果是植物的根、矿物质、动物甲壳等不易吸水的药物,则可以少加水。将两次煎出的药液混合,药液总量控制在成人~毫升,儿童50~毫升,分2~3次服用。

3.煎煮时间

现在煎煮中药一般是使用天然气,掌握火候非常重要。一般是“先武后文”,即煎开前用较强火力,煎开后用较弱火力。要做到武而不烈,文而不缓。煎煮中药的时间要控制好,煎煮时间不足,药物的有效成分尚未完全煎出,但也不是时间煎煮得越久越好,煎煮时间以30-40分钟为宜。

4.特殊中药的特殊煎煮方法

1)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延长药物的煎煮时间,使药物难溶性的成分充分煎出。一般情况下,需先煎的饮片,经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10~20分钟,再与用水浸泡过的其他药物合并煎煮。常见的需要先煎的药物有:①矿物、动物骨甲类饮片,如生龙骨、生龙齿、生紫石英、生寒水石等;②某些有毒饮片,如含有乌头碱的生川乌、生草乌或制附子,经过1~2小时的煎煮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次碱,进而分解为乌头原碱,可使药物的毒性大为降低。

2)后下

后下的目的是为了缩短药物的煎煮时间,减少药物因煎煮时间过久所造成的成分丧失。一般情况下,在其他群药文火煎煮15~20分钟后,放入需后下的饮片再煎煮5~10分钟即可。常见的需要后下的药物有:①气味芳香类饮片,如降香、沉香、薄荷、砂仁、白豆蔻、鱼腥草等;②久煎后有效成分易被破坏的饮片,如钩藤、苦杏仁、生大黄、番泻叶等。

3)包煎

即把需包煎的饮片装在用棉纱制成的布袋中,扎紧袋口后与群药共同煎煮。常见的需要包煎的药物有:①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如车前子、葶苈子等;②富含绒毛的饮片,如旋覆花、枇杷叶等;③花粉等微小饮片,如蒲黄、海金沙、蛤粉、六一散等。

4)烊化

胶类中药不宜与群药同煎,以免因煎液粘稠而影响其他药物成分的煎出或结底糊化。可将此类药置于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化后一起服用,也可将此类药置于容器内,加适量水,加热溶化或隔水炖化后,再兑入群药煎液中混匀分服,如阿胶、鳖甲胶、鹿角胶、龟鹿二仙胶等。

5)冲服

一些用量少,贵细的中药宜先研成粉末再用群药的煎液冲服,避免因与他药同煎导致其成分被药渣吸附而影响药效。如雷丸、蕲蛇、羚羊角、三七、琥珀、鹿茸、紫河车、沉香等。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pz/4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