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为常见多发病,病程延绵,证候复杂而易反复,治疗颇为棘手。颜德馨教授治疗肾炎颇具特色,认为治疗本病应根据所处的不同阶段,解决好水肿、蛋白尿、血尿、贫血、高血压及晚期出现的尿毒症6关。

纠贫血,治中焦擅于补脾

肾炎导致贫血,原因颇多,每至于此,诸症蜂起,治疗往往顾此失彼。叶天士谓:“上下交损,当治中焦”。颜老认为,脾是贫血转归之关键,脾的健复,对改善各方机能均为有益,因“脾统四脏”,一荣俱荣,一衰俱衰,临床每见脾气一败,江河日下,元气渐漓,故常从补气益脾入手,用山药、黄耆、生晒参、生甘草、首乌、胎盘等分研末,每服1.5克,日服2~3次,用大枣、鹿衔草煎汤过口,疗效更佳。

鹿衔草图片来源:网络

降血压,治在肾阴阳并调

慢性肾炎出现高血压,病之本在于阴阳失调,其标为痰浊内阻。

肾藏阴而寓阳,以阴阳互根之理而论之,单用平肝潜阳,此乃舍本而求末,非治本之法,当以滋阴补阳并进,木得阴阳两气之助,能遂条达畅茂之性,故自拟加减二仙汤:

仙茅、仙灵脾、赤芍、丹皮、黄柏、知母各9克,生地15克,川芎4.5克,泽泻9克。上盛(头痛、眩晕症状明显)加望江南、石楠叶各9克,常能取效。

望江南(一年生豆科植物,又名野扁豆)图片来源:网络

去溺毒,拯关格手执六法

肾炎晚期,每致尿闭、呕吐并见,此乃尿毒内闭,关格重症。

《伤寒六书》云:“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每至于此,脾肾阳衰,阳不化湿,水湿内停,浊邪壅滞三焦,故“三焦相溷,内外不通”是病之渊薮,颜老本着“急则拯关格,缓则调气化”原则,常用方法有六。

⑴升清降浊,降中有化

关格证,呕恶频作,汤药难进,故解决呕吐,实乃关键。常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和胃降逆,升清降浊,半夏生用,以加强止呕泄浊之力,常先煎入药,用量达30克,未见副作用。

⑵湿热兼治,清化浊邪

湿浊化邪最易化热,故溺毒内停,每见呕恶秽臭,苔黄而腻,若不及时清化,病情日趋加重。当用黄连温胆汤以化湿清热,和胃泄浊,只要掌握时机,常能应手。

⑶通肠下泄,邪去正安

用生军、六月雪各30克煎成~毫升以保留灌肠,每日1次,起到相当于结肠透析作用。

六月雪图片来源:网络

⑷标本同治,补中寓泻

在附桂八味丸基础上加生军、六月雪、黑大豆等品以补肾泄浊,大黄乃降浊要药,促使尿毒从大便而去,亦寓通后窍以利前阴之意。

大黄图片来源:网络

⑸温补肾阳,阴中求阳

用金匮肾气丸加减以温补肾阳而助气化。

⑹活血化瘀,血水同求

《金匮》有“水病及血”之明训,前贤亦有血水同源之论,关格一证,常由水病久治不愈,临床常见唇萎舌青,口燥漱水不欲咽,肌肤甲错等瘀血表现,故可酌加泽兰叶、益母草之属以化血利水,或加水红花子、水蛭研粉吞服,皆有验。

水红花子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颜德馨卷》

识别上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pz/4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