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兵遣将,降妖伏魔,为什么说符是道法的
一、用符的几种基本方式 符既种类繁多,可书于一切材料,则其施用之法也不拘一格,不限一式。在道法的历史上,常用的方式有服符,贴符(包括直接书于法器等),焚符三种。 服符,又可分为服食与佩带两种,服字,本有此二义,服食符历代也有变化。 历史上曾经有过直接将符吞服的做法。 《世说新语》卷下之上《术解》:“郗愔信道甚精勤,常患腹内恶诸医不可疗。闻于法开有名,往迎之。既来,便脉云:‘君侯所患正是精进太过所致耳。’合一剂汤,与之一服,即大下,去数段许纸如拳大,剖看乃先所服符也。” 吞服过量,欲速而不达反而致病。 大多数的服符,乃取符灰冲水或对水画符造成符水饮之。 初期道教的符水治病应取此法,后世的方法,也有直接画符于食品上的。 如以虎骨调朱砂书去疟符于云片糕上,与病人食用。 至于佩符,使用极为普遍,最著名者莫过于护身符。 正一道士自入道之始便受有护身符,随身携带,符上书“本命神将,本命星君,常垂阴佑,卫护身形”,可以看出服符的用意。 至于在科仪中法师本人服符或将符与病人等佩带,也很普遍。 贴符和置符,将书好的符粘贴于必须召集神将之处,或有灾变怪异出现之处,贴或置的目的在于安镇。 比较常见的,是用纸绘的符镇贴,如敦煌卷子中有专用于家宅的“护宅神历卷”,包括各类贴于门、户、室乃至地窖口的符。 各大法中更都有系统的用于镇贴的符,其变格有直接画于该用符的地方,或以符镌刻在相应位置、方所、器物。镌刻之后可以长久保存,反复使用。 比如各类法器,大多镌有符,天蓬法中常用尺,云此尺“指山山裂,指海海竭,久久护持,神无不利”,尺上便有符敕。 在造尺时又用召护尺神王符,召神王来入神尺中,雷法中令牌例镌有雷篆,清微令牌镌有清微令符形。 唐代以灵宝派的《元始灵书中篇》又称《诸天内音》符书刻石,先用于迁神仪,又用于镇墓。 焚符,焚符是用符的重要方式,服、贴可以由法师主持,也多由信士自己执行,而焚符一般都由法师亲自或指导助手执行。 焚符,不是将符毁灭完事,而是要让符上神将去执行命令,或直接造成符对外物的感应。 以焚烧某种祭品、信物沟通人神的做法由来已久。 古代祭祀仪式中有燎、燔、烟、柴等法,都是企求焚烧后的气息,馨香达于神明,转致祭祀者的愿望、祈求。 后来,这些祭法中发展出专用的香,道门称为信香,认为其烟可以通真达灵。 焚符之法不必与祭法相同,但其用意相通。 焚符的结果,据说即是让符上的神将现身,且派他们去执行诸如通报消息,传递章奏,召摄亡灵,抓妖捉鬼,等等。 符被焚后,下次再用,可以再绘。 二、道法用符举例道教的法术,十分繁杂,举其大类、有祈禳、考召、杀伐(收捉邪魅凶神)、治病、变化、隐、济度幽魂。 每一类中又可分成若干小类,凡患灾、患病问题较小,那么只要用符镇贴或吞、佩即可。 但问题较大,则须请法师举行仪式。 主持道法仪式称为行持,考各类法术,为符、咒、诀、步以及各类法器依一定程序的综合运用,其中符的作用常重于其他因素。 在大多数情形下,施法常以符为中心,以其他方法、手段配合之。 道法用符,范围十分广泛,具体施行,繁简不一,这儿只举一隅,读者可以举一反三。 施法需要结法坛,法坛四周,须用镇坛符,需要树幡,幡上例有符文,需用令牌、天蓬尺、元帅帝钟等法器,法器上亦例有符。 这些上面俱已述及,可以不赘,道法中常须拜章奏。章奏封时常要盖上符文,或发符遣将捧送天庭。 《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解释章奏所以能即时上达,“盖缘得三天合同太上符契,自然更无邀阻”。 《上清五元玉册九灵飞步章奏秘法》载章奏用符二十余幅,有些系法师佩带及镇坛之用,有些用于章奏的熏、裹、发放及护持。 其中包括《三元朝元符》、《升度罡风符》、《通天升真大券》、《上章飞神符》、《通真达灵符》、《开天门符》等名目。 可以想见系考虑到神将(法师元神)上章时须得有上天资格,有穿破刚风(裹地托天的劲风,凡人无法穿越),叩开天门的能耐。 在祈祷的法事中,须发符遣将,或将章奏送达天庭,或直接受令去救治灾难。 例如神霄派的《神府祈雨秘法》,用《兴云布雨符》、《倒海符》、《镇海符》、《九龙符》、《召龙符》等。 结坛后,祀神发符,便以钱马酒果祭雷神,做法时先开天门:“万神助云,天丁助力,鬼涉江湖,为吾保日。三将换宫,诸神急出。天地粟粟,日月暗暗,流星赶退,群魔真见,吾文直日,急急如上帝律令!” 右用左手亥诀念七遍。将皂旗向天门摇动摆撼,立下剑尖划地,喷洒七喷,次结天门印直上朝天门,吹一声,然后念《开门咒》要风雨上可各念七遍。 接着发《兴云布雨符》,发时要念咒:“五方五帝,五龙之君。上方行令,布雨兴云。天魔李靖,地魔杨卿,五丁都部,天元应龙,同共行云。急急如上帝律令。” 也可用《倒海符》,符用生铁打板朱书于一面或两面,投入被认为有龙所在的河中。 投符时须步罡,手掐五雷诀,口诵遣符咒:“六丁六甲,五雷将吏,风伯雨师,雷部圣众,久愆雨泽,愿赐救护。天符一到,普济焦枯。急急如上帝律令。” 认为如此投其符,“使雨立致”。 上述只是用符的几个例子。这些例子说明符在道法中经常处于核心地位,同时也看出它的使用。 综合地运用了咒语、掐诀、步罡等方法,并以存想为主脑,以气法为根本,这些都关系到法师平时的修为,不单纯是亦步亦趋的程序。 三、施符与授箓授箓又称授符箓,但符与箓为两样东西。 不过,符箓连称习惯了,用符就想到箓,授箓就想到符。 使用在科仪中,表现在前台的是符,而隐藏于后台的是箓。 因为如果没有授过箓,重要的符是没有资格使用的。 在坛场上用符的,不是一般的道众,而是高功法师,有时由道众来焚符,实际上是高功指挥下进行的,高功才是用符的主体。 而正如在讨论授箓仪式的那一章里我们说过的那样,授箓是受者的身份建构,没有经过这样的建构,不能行法,即使上了坛场,做起法来也不会灵。 授箓仪生产的是仪式的主体,主体不存,会不够格,便无法保证行持过程的有效。 不仅如此,还会招致冥谴,所以拿我们这里用符来说,需要有箓的支撑,才能灵验,箓是用符的后台依靠。 -------------------------------------------------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pz/6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清代风水名师黄定肇精抄杨公真传地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