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止血。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跌扑伤痛。

吐衄必降气,气降血出止

《本草求真》曰,花蕊石原属劫药(中医称能够迅速减轻症状、制止病情发展的药物为“劫药”——编者),下血止后,须以独参汤救补,则得之矣。若使过服,则于肌血有损,不可不谨。

一病人,骑摩托车摔伤,吐血,时不时有血溢出来,按照常规可以迅速用三七粉或云南白药效果很好。

但刚好药柜子里的三七又用完了,止血又不能等。

老爷爷说,立即配个花蕊石散。

这样让病人用童便把这花蕊石散送服下去,马上就不吐血了,胸中也没那么闷胀了。

小指月说,这花蕊石是矿石类药,怎么止血之功这么好。

老爷爷说,你看这花蕊石这味道是酸涩的,所以能收敛止血,还有它是矿石类药,善于降下,吐衄必降气,气降血出止。所以花蕊石一边下降,一边收敛,血就容易止住。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和剂局方》治诸血及损伤金疮胎产,有花蕊石散,皆云能化血为水,则此石之功,盖非寻常草木之比也。

《局方》曰,花蕊石散治金刃箭镞伤中,及打扑伤损,猫狗咬伤,内损血入脏腑,妇人产后败血不尽,血迷血晕,恶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花蕊石(捣为粗末)一两,硫黄(上色明净者,捣为粗末)四两。

上二味相拌令匀,固济,瓦罐内煅,取出细研。瓷合内盛。外伤掺伤处。内损用童便或酒调服一钱。

更多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点击查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目录1,收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防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桑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豨莶草、臭梧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桐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络石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老鹳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穿山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丝瓜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五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桑寄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金毛狗脊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千年健

孙俩的中医故事()-雪莲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鹿衔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石楠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藿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苍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厚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砂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豆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薏苡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猪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泽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冬瓜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玉米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葫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香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枳椇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泽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蝼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荠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车前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滑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木通、通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瞿麦、萹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地肤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金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石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冬葵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灯心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萆薢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茵陈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金钱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虎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附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干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肉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吴茱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小茴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丁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高良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胡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花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荜拔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荜澄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陈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青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枳实、枳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木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沉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川楝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乌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青木香、荔枝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香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佛手、香橼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玫瑰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绿萼梅、娑罗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薤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天仙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大腹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甘松、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九香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刀豆、柿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山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神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麦芽、谷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莱菔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鸡内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鸡矢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使君子、苦楝皮、槟榔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南瓜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小蓟、大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地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槐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侧柏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茅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苎麻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羊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三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蒲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pz/6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