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常见家庭疾病。本病以震颤、强直、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发作时患者有明显的抖动症状,老百姓形象地称其为“抖抖病”,一旦患病,就会造成患者行动不便,给生活带来很大困难。

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发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据统计,目前全球大约有万帕金森病患者,其中大约一半在中国,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发病率为1%,如果是80岁以上老人,发病率则为5%;9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可达20%。据最新统计,近20年中国帕金森病发病率至少增长了20多倍。无论是从患病率还是从发病率的角度看,数字都是非常惊人的。

中医辨证论治的本质,是在审明症状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施以最佳的治疗。辨证论治仍是目前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最基本思路。其核心问题是:运用中医理论,以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作指导,对纷繁芜杂,变化游移的症状和生理上各方面的特殊性进行归纳整理,条分缕析,进而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祖国医学典籍述及颤证,多以奇病论之,这是因为其显著特点在于症状的异常复杂、病理病机的极端深蕴。正由于此,在帕金森病治疗中,中医辨证就显得尤为重要。

帕金森病的主症是震颤和肌肉强直,证属肝风。肝藏血主筋,若肝之阴血不足,无以养筋,则可致本病。另如肝郁日久,肝气横逆,克脾犯胃,则脾失健运而痰浊内生,脉络瘀阻,又肝肾同源,肾阴不足者,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均可导致本病。笔者结合中医的四诊八纲,脏腑证型,将本病临床分为以下四个类型。

一、痰热动风

形体稍胖,神呆懒动,胸脘痞闷,口干,或多汗,头晕眼花,咯痰色黄,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项背强急,肢体颤掉,尚能自制,舌体胖有齿痕,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数。

健脾化痰,熄风定颤。

摧肝丸(《赤水玄珠》)加减。

胆南星12克,钩藤10克,黄连10克,朱砂6克,青黛12克,天麻15克,竹沥15克。

痰湿内盛,证见胸痞脘闷,痰多流涎者,重用半夏20克,加白术15克;痰热明显,证见胸闷,口干,面赤,大便不爽或黏腻者,加黄连10克、全瓜蒌15克;若胸闷、纳呆加苍术10克、佩兰12克、焦三仙10克;乏力气短加党参15克、黄芪20克、山药10克、炒白术10克;肌肤麻木不仁加地龙10克、丝瓜络12克,鸡血藤12克。

①黄连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功效理气化痰,清热和胃,对于痰热内扰,胆胃不和,见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等证者有效。②导痰汤(《妇人良方》),功效燥湿祛痰,行气开郁,对于平素痰涎壅盛、胸膈痞塞、头痛眩晕者适用。

主要由痰热内蕴,阳盛化风,筋脉失于约束所为,治疗则清热化痰,平肝熄风,用药不宜过于滋腻,否则易致本病胶着难解。依据老年人易阴虚易阳虚的特点,苦寒药不宜量大,祛邪宜十其去六,以免太过伤正。

二、血瘀风动

表情呆板,面色晦黯,头摇或肢体颤振日久,震颤幅度较大,肢体拘痉,活动受限,项背前倾,言语不利,步态慌张,或智力减退或精神障碍,头晕眼花,发甲焦枯,舌体胖,有齿痕,舌质紫黯或夹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活血化瘀,熄风通络。

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秦艽10克,川芎6克,地龙9克,当归10克,桃仁6克,红花6克,羌活9克,没药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天麻12克,钩藤9克。

若急躁易怒加玫瑰花15克、合欢皮15克;脘闷纳呆加橘皮10克、甘松15克、谷麦芽15克;若肢体拘急明显加白芍20克、木瓜20克;肢体僵硬失灵者加蜈蚣(去头足)3条、鸡血藤15克;肢体明显疼痛者加全蝎3克、制乳香6克。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功效补气活血通络,对于正气亏虚而血脉不利者,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瘀祛络通,诸症渐愈。

此证以气滞血瘀、瘀血阻络标实为主。肝肾阴虚,木失所养,疏泄失权,气机不畅,气滞久而致瘀;或因气血两亏,气虚失运,血少而涩,血行迟缓而瘀阻脉道。此外,情志内郁,痰湿积滞等,也可影响气的流通而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或阻滞,以致产生血瘀。瘀血阻滞,脉道不通,血行不畅,筋脉失濡而手足颤动,屈伸不利,此即“血瘀生风”,治疗上应重视活血化瘀。

三、气血两虚

面色苍白,神呆懒言,腿软乏力,颈项拘强,肢体颤掉,震颤较重,或肢体拘紧,活动不利,行走慌张,头晕眼花,自汗,动则尤甚,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淡有瘀点,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无力。

益气养血,活络熄风。

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熟地黄15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人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黄芪20克,陈皮10克,僵蚕8克,蜈蚣2条。

失眠者,加炒枣仁15克、远志15克、生龙齿20克以安神定志;便秘时加肉苁蓉20克、当归(重用)25克,以润肠通便;气虚夹痰者,加瓜蒌25克、胆南星20克、竹克沥20克;血瘀突出者加桃仁15克、红花10克。

定振丸(《证治准绳》),功效补血活络熄风,可用于老年人血虚生风所致的颤振,适当配合补气药。

本证之全身气血虚弱症状明显,主要由气虚失运,血不养筋所为。可取补益气血,熄风定颤之法,临床治疗不宜一味逐邪,恐过于伤害机体,易致变证。

四、肝肾不足

证见表情呆板,形体消瘦,肢体或头颤振日久,震颤幅度大,或肢体拘痉,重则牙关紧闭,肢体颤掉日久,步态不稳,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或头痛或盗汗,急躁易怒,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小便频数,大便秘结,舌体瘦小,舌质黯红,舌苔少或剥苔或微黄,脉象细弦或细数。

滋补肝肾,育阴熄风。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加减。

杭白芍20克,阿胶15克(烊化),生龟甲15克(先煎),生地黄10克,火麻仁15克,五味子10克,生牡蛎20克(先煎),麦冬10克,生鳖甲15克,鸡子黄1枚,炙甘草8克。

肝阴不足,筋脉拘急,肢体僵直者,加枸杞子15克,重用白芍30克;肾虚腰膝酸软明显者,加杜仲15克、桑寄生15克;肝肾不足,头晕耳鸣,失眠,烦躁者,加百合12克、生龙骨20克;偏于阴虚有热者,加知母10克、黄柏10克、丹皮10克。

①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功效滋补肝肾,适用平素肝肾阴虚而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等症者,可常服。②大定风珠(《温病条辨》),功效滋阴熄风,可峻补真阴,平熄内风,对于肝肾阴虚较重的帕金森病人尤为适用。

本证多见于年老体弱而起病者,亦见于帕金森病患者病程中、后期。因高年多病重叠,或久病及肾,致使肝肾交亏。肝藏血而主筋,肾藏精而主脑髓,肾虚则髓减,脑髓失养则神失所荣,身失主持而失灵,日久损及阳气,可由肝肾阴虚逐渐发展至阴阳两虚。

为了家人和朋友的健康,请转发给他们。

内容来自: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帕金森病中医新疗法》

新书好书月月送

长按并识别下图即可







































白癜风如何确诊治疗好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好专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yl/1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