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野生中药材勾藤干品钩藤的药用价值降血
勾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枝条,;表面黄褐色至紫红色,有细纵纹。节上生有向下弯曲的双钩或单钩,钩黄褐色,扁平或稍扁圆,多少被黄褐色毛,钩下有托叶痕。生长于山谷、溪边的疏林下。分布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勾藤又名钓藤、吊藤、藤钩子、钓钩藤、莺爪风、嫩钩钩、金钩藤、挂钩藤、钩丁、倒挂金钩、钩耳。主要成分:含钧藤碱、异钩藤碱、柯诺辛因碱、异柯诺辛因碱、柯楠因碱、二氢柯楠因碱、硬毛帽柱木碱、硬毛帽柱木因碱。异钩藤、赛鸡纳碱、异赛鸡纳碱、毛帽柱木碱、去氢毛帽柱木碱、兜花木碱及二氢兜花木碱。性状: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长2~3cm,直径2~5mm;表面黄褐色至紫红色,有细纵纹。节上生有向下弯曲的双钩或单钩,钩黄褐色,扁平或稍扁圆,多少被黄褐色毛,钩下有托叶痕。质硬,茎断面有黄白色髓部。 降血压,镇静作用。不要煮太久。 功效与作用: 1、降血压。作用较明显,尤以混钩(包括单钩、双钩及上下二端相连的枝条)降压作用较强, 维持时间也较长,而老枝的降压作用极短暂。一般茎、枝的降压程度与混钩比较相差不显著,但降压维持时间茎、枝较钩为短。 2、镇静。有明显镇静作用,且能制止豚鼠实验性癫痫的发作。钩藤的止痉用与此有关。 此外,近年来还发现钩藤对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如腺病毒、亚洲甲型流感病毒和仙台病毒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使用注意: 3、前人经验认为钩藤久煮无力,宜后下,一二沸即起。现代实验证实钩藤煮沸20分钟以上,其降压作用即降低,因此,后下是有科学根据的。 4、过去有认为双钩效力比单钩强,但实际上两者无大差别。只要取钩多枝少者药效就好。治小儿急惊风有时单用钩藤。 5、茎枝降压作用与钩相差不显著,但持续时间较短;老枝降压作用微弱,持续时间短暂。 药用价值功能主治:治小儿惊痫JI瘲,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1,平肝阳:主治肝阳上亢,头晕头痛。2,请肝热:善治肝火内盛,目赤肿痛。3,息肝风:可治热动肝风,小儿急惊。此外又常用于肝热阳亢型高血压。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不宜久煎),1.5~3钱;或入散剂。入汤剂宜后下。煮沸20分钟以上,其平肝降压效能显著减弱,故忌久煎。 不良反应和注意:钩藤临床使用安全性好,未见中毒的报道。动物实验小剂量给药未见中毒反应,大剂量可导致动物心、肝、肾损伤而死亡。使用本品应掌握好用量。 主要成分:含钧藤碱、异钩藤碱、柯诺辛因碱、异柯诺辛因碱、柯楠因碱、二氢柯楠因碱、硬毛帽柱木碱、硬毛帽柱木因碱。异钩藤、赛鸡纳碱、异赛鸡纳碱、毛帽柱木碱、去氢毛帽柱木碱、兜花木碱及二氢兜花木碱。性状: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长2~3cm,直径2~5mm;表面黄褐色至紫红色,有细纵纹。节上生有向下弯曲的双钩或单钩,钩黄褐色,扁平或稍扁圆,多少被黄褐色毛,钩下有托叶痕。质硬,茎断面有黄白色髓部。 毒性 勾藤 小鼠1次腹腔注射之半数致死量:钩藤煎剂为29.0±0.8克/公斤;钩藤总碱为.2±3.1毫克/公斤;钩藤碱为.3毫克/公斤;总碱口服为.6±29.1毫克/公斤。在亚急性毒性方面,家兔每日用钩藤煎剂灌胃2次,每次5克/公斤(比治疗量大2.5倍),连服10天,无中毒症状。钩藤总碱50毫克/公斤连续给药14天,不引起大鼠内脏的病理改变;剂量加倍,虽肝脏有轻度炎症变化,停药后即恢复正常;对饮食、体重及外观行为均无影响。 拣去老梗、杂质,洗净,晒干。 甘,凉。①《别录》:"微寒。"②《药性论》:"味甘,平。"③《蜀本草》:"味苦。" 入肝、心经。①《纲目》:"手、足厥阴。"②《本草经疏》:"手少阴、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平肝,熄风定惊。治小儿惊痫瘈疭,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 ①《别录》:"主小儿寒热,惊痫。" ②《药性论》:"主小儿惊啼,瘈疭热壅。" ③《日华子本草》:"治客忤胎风。" ④《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 ⑤《本草征要》:"舒筋除眩,下气宽中." ⑥《本草述》:"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又治远年痛风瘫痪,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 内服:煎汤(不宜久煎),1.5~3钱;或入散剂。 ①《本草新编》:"最能盗气,虚者勿投。"②《本草从新》:"无火者勿服。" 选方①治小儿惊热:钩藤一两,硝石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延龄散) ②治小儿惊痫,仰目嚼舌,精神昏闷:钩藤半两,龙齿一两,石膏三分,栀子仁一分,子芩半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麦门冬三分(去心,焙)。上药粗捣,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钩藤散) ③治诸痫啼叫:钩藤、蝉壳各半两,黄连(拣净)、甘草、川大黄(微炮)、天竺黄各一两。上捣罗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水八分盏,入生姜、薄荷各少许,煎至四分,去滓,温服。(《普济方》钩藤饮子) ④治小儿盘肠内钓,啼哭而手足上撒,或弯身如虾者:钩藤、枳壳、延胡各五分,甘草三分。水半盅,煎二分服。(《幼科指靠》钩藤汤)⑤治高血压,头晕目眩,神经性头痛:钩藤二至五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治伤寒头痛壮热,鼻衄不止:钩藤、桑根白皮(锉)、马牙硝各一两,栀子仁、甘草(炙)各三分,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各一两半。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下生地黄汁一合,搅匀,食后温服。(《圣济总录》钩藤汤) ⑦治全身麻木:钩藤茎枝、黑芝麻、紫苏各七钱。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 ⑧治半边风:钩藤茎枝、荆芥各四钱,排风藤一两。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 ⑨治面神经麻痹:钩藤二两,鲜何首乌藤四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⑩治胎动不安,孕妇血虚风热,发为子痫者:钩藤、人参、当归、茯神、桑寄生各一钱,桔梗一钱五分。水煎服。(《胎产心法)钩藤汤)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yl/2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