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方剂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归脾汤
是药3分毒,加减化裁建议在医生的处方下进行,因为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 归脾汤,中医方剂名。为补益剂,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归脾汤歌诀: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兼加姜枣益心脾。 归脾汤的组成以及用法用量: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耆(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人参3g,木香1.5g,甘草(炙)1g。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能与主治: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①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②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本方多由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治疗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为主。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 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多用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用法中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 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 临床治疗研究归脾汤具有改善骨髓微循环,增加骨髓造血组织,促进多能干细胞进多能增殖分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发育成熟,延长中性粒细胞寿命等作用。还有促进白蛋白合成,增加血红蛋白量,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作用。 中医认为头晕乏力入睡困难。主要是血不足.心主血脉,藏神,脾主运化,为生血之源。思虑过度,劳逸失调,则心脾两伤.,溶血不足,心失所养,则心悸健忘。阴不歛阳,神不守舍,则寐而不实.思虑不独耗心血脾血,且伤心气,脾气。由于血少不能上奉于脑,气弱清阳不能上升,则头晕目眩.气血亏虚则肢倦神疲。 归脾汤方中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龙眼肉、酸枣仁具有健脾理气,化湿。湿邪可化,因此头晕如蒙可以治愈,如果如果湿邪已除如有入睡不眠去半夏,厚朴.茯苓改为茯神,方中可加五味子,柏子仁,养心安神,也可以根据病情加入龙齿,龙骨,牡蛎,珍珠母以镇静安神。也可以在大队的补气养血中配伍少量肉桂,以温宣阳气,鼓舞气血之生长.心脾虚治疗较慢,湿邪除去较快,逐步根据症状加以调理,一至两周湿邪可除,三到四周可以痊愈。 补血方剂本方来源于《正体类要》。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 白术9克,获神9克,黄芪12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12克,人参6克,木香6克,炙甘草sg,当归9克,远志6克。 上药加生姜5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九剂有水蜜丸、小蜜丸、大蜜丸、浓缩丸,水蜜丸:每次6克,小蜜丸:每次9克,大蜜丸: 每次1丸,浓缩九:每次8~10丸。均每日2~3次,空腹或饭后用温开水送服。膏剂:每次9~15克,每日2次,开水冲服。 本方具有激活老龄动物脑内功能低下的胆碱能神经作用,能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能增强免疫,调节中枢神经功能,增进造血功能,有强壮作用。此外,还有抗休克、镇静、降血压、改善脂质代谢等作用。 方中用黄芪、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用龙眼肉、酸枣仁、当归补血养心,获神、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行气醒脾,以使本方补不碍胃、补而不滞,少配生姜、大枣以和中调药。本方有气血双补,心脾同调之妙。 1.消化性溃疡用本方汤剂,并重用木香,水煎服,每日1剂。如能守方长服,有较显著的疗效。 症状消失后,仍需继续服药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 2.神经衰弱(神经症)用本方丸剂,按常规服用。本方对病程短、病情轻者疗效好;对各种抑郁、倦怠、睡眠不佳及工作活力低下的患者疗效较好;但对机体处于兴奋状态,如易急躁发怒的患者则效果不太满意。用药时间一般需2~4个月,用药总量~克。 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本方为主: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当归12克,朱茯苓12克,远志12克,酸枣仁12克,龙眼肉15,熟地15克,广木香10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大枣30克,阿胶12克(另包烊化),土大黄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4.更年期综合征用本方去龙眼肉,加白芍10克,煅龙牡各15克(打碎先煎)为基本方。每日1剂,水煎服。 5.崩漏用本方加减:党参15克,白术、甘草、获神、酸枣仁、龙眼向各10克,黄芪、仙鹤草各30克,熟地黄、血见愁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病情好转后改隔日1剂。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6.血吸虫病兼有心脏杂音用本方丸剂,每日3次,每次8~10丸,或用汤剂作为西药锑剂的辅助治疗。 此外,本方还可用于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视疲劳、慢性苯中毒、脑外伤后综合征、脱发(斑秃、全秃及脂溢性脱发)等属于心脾气血两虚者。 忌生冷饮食。阴虚内热者慎用。 重要文献摘要1、汪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心者,脾之母也。当归滋阴而养血,木香行气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滞,又以助参、芪而补气。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症悉除矣。” 2、《正体类要》卷下:“跌仆等症,气血损伤;或思虑伤脾,血虚火动,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怠情嗜卧,怔忡惊悸,自汗,大便不调;或血上下妄行。” 五里墩陈氏诊所传递:不胡说、不胡闹的医学健康知识,欢迎大家“北京有哪些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yl/726.html
- 上一篇文章: 失眠是健康的大敌,99的人竟然不知道失
- 下一篇文章: 失眠的根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