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传染吗 http://m.39.net/pf/a_4722919.html

认识茯苓

茯苓Fúlíng

甘、淡,平。

心、肺、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1.水肿尿少;2.痰饮眩悸;3.脾虚食少,便溏泄泻;4.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茯苓故事

从前有个员外,家里仅有一个女儿,名叫小玲。员外雇了一个名叫小伏的壮实小伙子来料理家务。小伏很勤快,员外的女儿暗暗喜欢上了他。不了员外知道后,非常不高兴,认为两人门不当户不对,差距太大,不能联姻,便准备把小伏赶走,还把自己的女儿关起来,并托媒人把女儿许配给了一个富家子弟。小伏和小玲知道此事后,便一起从家里掏出来,住进一个小村庄。

后来小玲得了风湿病,常常卧床不起,小伏日夜照顾她,二人患难相依。有一天,小伏进山为小玲采药,忽见前面有只野兔。他用箭一射,射中兔子后退,兔子带伤跑了。小伏紧追不舍,追到一片被砍伐的松树林处,兔子忽然不见了。他四处寻找,发现在一棵松树旁,有一个球形的东西上插着他的那支箭。于是,小伏拔起箭,发现在棕黑色球体表皮裂口处露出里面白色的东西。他把这东西挖回家,做熟了给小玲吃。第二天,小玲就觉得身体舒服多了,小伏非常高兴,便经常进山挖这些东西给小玲吃,小玲的风湿病也渐渐痊愈了。这种药是小玲和小伏第一次发现的,后来人们就把它称为伏玲。后来加了草字头改为“茯苓”。

茯苓详解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主产于安徽、云南、湖北。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成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成为“茯苓块”和“茯苓片”。生用。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煎服,10~15g。

1.与泽泻、猪苓、白术等同用,适用于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如五苓散;2.与附子、生姜等同用,适用于脾肾阳虚水肿,如真武汤;3.与滑石、阿胶、泽泻等同用,适用于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如猪苓汤;4.与桂枝、白术、甘草等同用,适用于痰饮之目眩心悸,如苓桂术甘汤;5.与半夏、生姜等同用,适用于饮停于胃而呕吐者,如小半夏加茯苓汤;6.与山药、白术、薏苡仁等同用,适用于脾虚湿盛泄泻,如参苓白术散;7.与人参、白术、甘草等同用,适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如四君子汤;8.与黄芪、当归、远志等同用,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如归脾汤;9.与人参、龙齿、远志等同用,适用于心气虚,不能藏神,惊恐而不安卧者如安神定志丸。1.败毒散2.参苏饮3.蒿苓清胆汤4.逍遥散5.桂苓甘露散6.回阳救急汤7.暖肝煎8.五积散9.疏凿饮子10.四君子汤11.参苓白术散12.八珍汤13.六味地黄丸14.肾气丸15.地黄饮子16.七宝美髯丹17.补天大造丸18.天王补心丹19.酸枣仁汤20.养心汤21.半夏厚朴汤22.枳实消痞丸23.厚朴温中汤24.桂枝茯苓丸25.大秦艽汤利水渗湿用茯苓,心脾肾经甘淡平,健脾安神皆可用,心悸失眠诸水停。

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积食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1.茯苓皮: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外皮。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利水消肿。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煎服15~30g。

2.茯神: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中间抱有松枝或松根的白色部分。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宁心安神。适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健忘,失眠。煎服10~15g。

版权声明

本文由杏仁爸爸整理发布,。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内容及插图整理自《中药学》教材、《中药学速记歌诀》《味常见中药辨识与应用彩色图谱》、中医通等,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yl/9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