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费一般是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

董建华临证心法

董建华教授(生于年12月17日,上海青浦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中医学家,中医内科学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对高血压病的诊治,认为应以肝为首务,并创立了高血压病调肝四法,颇有新意。其临证心法如下:

1、疏肝降逆

高血压病以头目眩晕为主要症状,肝为厥阴风木之脏,主疏泄而喜条达。《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揭示了肝在高血压病中的主导作用。如身心过劳,或情志郁勃,使肝失疏泄,气机郁阻,则气郁血逆,而使血压陡升。《素问●标本病传论篇》记载:“肝病头目眩,胁支满”,就说明了肝郁致眩的病机及症状。临床衷现为头痛眩晕,心烦易怒,两胁胀痛,嗳气频频,善太息。头痛、两胁胀痛是辨证的要点。董氏认为,肝郁上冲,气血逆乱致血压升高。治当疏肝降逆。常用中药有白芍、枳实、青皮、香橼皮、佛手、广郁金、钩藤、旋复花、代赭石、生牡蛎、生龙齿。方中以疏肝药与降逆药相结合,使气血调和,血压恢复常态。董氏擅用代赭石、珍珠母、生龙齿、生龙骨、生牡蛎等金石介壳类。特别是代赭石重镇降逆,屡用屡效。兼热加黄芩、苦丁茶;恶心加半夏、竹茹;胁痛明显加川楝子、延胡索等。

2、平肝潜阳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相济,精血互生,故有“肝肾同源”之说。若肝肾阴虚,水不涵木,则肝阳上扰,血压升高。此多为高血压病的慢性过程,血压的特点是居高不下。临床表现为心烦少寐,面红潮热,头晕耳鸣,口干,腰膝酸软,健忘,舌红少津,脉弦细。心烦少寐,舌红少津是辨证的要点。治当平肝潜阳。常用中药有生石决明、生牡蛎、灵磁石、钩藤、地龙、白蒺藜、白芍、生地黄、牛膝、苦丁茶。眩晕明显加天麻;口渴明显加玄参、知母;失眠加炒酸枣仁、丹参;血压下降后改为滋补肝肾法。常用中药有枸杞子、生地黄、熟地黄、墨旱莲、女贞子、当归、白芍、苦丁茶、牛膝、五味子、杜仲、山茱萸等。

3、清肝泻火

高血压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董氏认为,验之临床,情志过极,肝郁化火,上扰清窍而使血压突然升高者并不少见。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面赤,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有力。面赤,口苦,舌红苔黄是辨证的要点。治当清肝泻火,釜底抽薪。常用中药有钩藤、菊花、黄芩、苦丁茶、龙胆草、白芍、木贼草、夏枯草、牛膝、生石决明。全方集大量清肝泻火之药于一炉,降压效果明显。董氏认为,高血压病患者平素尽管有肝肾不足,此时肝郁化火,如抱守滋水涵木,养阴平肝,似过于柔静。只有清肝泻火,血压方可回降,尔后滋肾凉肝才可获全功。

4、镇肝豁痰

中医学有“无痰不作眩”之说。董氏认为,脾虚聚湿生痰,未必就出现眩晕,只有肝气夹痰上冲,痰气交阻,气血逆乱才会导致血压升高。临床多表现为头重眩晕,耳鸣重听,胸脘痞闷,泛恶呕吐,食少纳呆,形体多胖,舌苔白腻,脉弦滑。头重,舌苔白腻是辨证的要点。治当镇肝豁痰。常用中药有代赭石、旋复花、石决明、钩藤、黄连、半夏、全瓜蒌、陈皮、茯苓、白术、石菖蒲、远志。方中以镇肝药与豁痰药相结合,平肝定志,化痰通络。痰热加夏枯草;胸闷加薤白、川芎;耳鸣加珍珠母;小便不利加泽泻、车前草。

图书信息

图书名称:名老中医话高血压

图书作者:沈元良

出版公司:金盾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7月

图书简介

本书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根据我国丰富的中医药典籍和大量的临床资料,简单介绍了高血压病的一般知识,详细介绍了40位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诊治高血压病的临证心法及辨证论治法的58种古今名方。内容丰富上,科学实用,疗效显著,适合高血压病患者及其家属阅读,也适合临床中医师和中医药爱好者参考。

版权申明

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关于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yp/4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