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家 http://m.39.net/pf/a_4350709.html

癫狂痫

与精神失常

病因分析

古人对“癫狂”、“痫”病因的分析,主要是风、热、湿、邪所伤。内因是虚、实及七情内伤所致。主要脏腑在心、肝、脾、肾、胆。如《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悲、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又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主筋,筋生心,肝主目。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在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还云:“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在心,心生血,血生脾,苦主舌。……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在脏为脾……在声为歌……在志为思,思伤脾。北方为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志为恐,恐伤肾。”

病机分析

古人对“癫狂”病的病机分析,主要表现在气血逆乱、阴阳失调、或脏腑气血的太过与不及。如《内经》调经论篇云:“帝曰:神有余不足如何?岐伯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又云:“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如善忘。”古人对“狂癫”、“痫”病证的描述也较精辟,如《难经》第五十九难云:“狂癫之病,何以别之?”然:狂病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居贵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直视僵仆。其脉三部阴阳俱盛也。

癫、狂、痫都是神志失常的疾病

自《内经》以后,多以“癫狂”或“癫痫”并称,其实三者的病因症状都各有不同。邪得于阳则狂,发作时奔走怒号,怒目相视,或登高而走,或弃衣而奔,或逾垣上屋,或自贤自贵,不识亲疏,夜多不卧,俗称“武痴”。邪入于阴则为癫,始发时多见沉默痴呆,或自言自语,语无伦次,或哭笑无常,不知秽洁,睡则正常,虽不睡亦不闹,俗称“文痴”。痫疾患者,平时如常人,发作时突然倒地,口流涎沫,或手足抽搐,牙关紧闲,项背强直,或发马、牛、羊、鸡、猪五畜之声,所以又有“五痫”之名,醒后自觉疲乏外,其它如常,俗名“羊痫风”或“羊角风”。痫病的病因病机是由母体受惊,先天不足,心肾虚怯,肝风胆火上逆,痰诞上逆心包,经脉闭阻,猝然晕仆,口眼牵掣,角弓反张,手足抽搐,口作畜声。

对于癫、狂、痫的治疗

《内经》只言以针灸施治,似乎还未见其它药方。后世历代医家则组方立法,各有论著。如清代林琴所注《类证治裁》中记载,“癫症”因惊忧所致,用“抱胆丸”。因郁怒所致,用“安神导痰汤”。痰火俱盛,“甘遂散”吐下之。痰火骤壅,发为怪状,用“清心滚痰丸”。气结于痰,闭其神识,用“四七汤”。心热烦燥,用“芩连清心丸”。思虑郁结“归脾汤”加辰砂。心虚疑畏,用“定志丸”。病后神虚气怯,用“归神丹”。妇人气血不调而患癫,用“加味逍遥散”。狂症:上焦实者从高抑之,用“生铁落饮”。阳明者脉伏,“大承气汤”下之。痰火在上者,因而越之,“来苏膏”、“三圣散”吐之立安。形症脉俱实,当吐兼利之,用“胜金丹”。肝胆火旺,木来乘心,“降龙丹”抑之。心火狂乱,用“泻心汤”。痰扰心包,用“郁金丸”。因劳神致伤心血,惊悸不安,用“辰砂安志丸”。悲哀伤魂狂妄不精,当以喜胜之,以温药补魂之阳,用“龙齿清魂散”。因喜而致以伤魄,魄伤则狂,当以恐胜之,以凉药补魄之阴,“清神汤”加减用之。热入血室发狂,用“小柴胡汤”加犀角、生地。猝发狂者,针少商穴。肝盛怒狂,针大敦穴。痫证虽有“五痫”之分,治法主要在“火”与“痰”,方用“定痫丸”或“人参琥珀丸”。因惊发痫者,神出舍空,“温胆汤”加竹沥、胆星。其胆火生风,热痰阻络者,以“羚角勾藤汤”加减。痰火阻窍,神机不发,昏不知人者,用“龙脑安神丸”。因抑郁而发者,调其气,用“四气汤”加味。因肾虚者培其源,用“六味汤”加味。肝肾阳亢者,和其阴,用“虎潜丸”。心气不足者安其神,用“养心汤”。思虑烦劳者补其营,用“益营煎”。胎痫得之母腹者镇其怯,用“烧丹丸”。

脉候

再论癫狂的脉候,此二病之脉都会出现急脉,癫脉宜大、宜滑,经过治疗调养日久则会痊愈。若遇脉为坚且急,属于危重脉象。癫脉见虚且急,尚可治疗,若脉急而实则是危象。狂脉急,实大者尚可治愈,若见脉急沉小者则是危候。总之癫狂脉象,实大为顺,沉细为逆。不过我们在诊疗这类病时,不能单凭脉象定论,应四诊合参,辨其凶吉。

“癫、狂、痫”

根据《内经》及历代名家所论“癫、狂、痫”三病,虽病名各异,其病因、病机亦有相同之处,其因多由风、火、气、痰及七情内伤、脏腑虚实所至。所及脏腑在心、肝、脾、肾、胆。其病机主要见于气盛火燔、痰气阻郁、气血虚赢、气机郁结,以至阴阳失调、脏腑失养、气血逆乱,而致以上三疾。治则应循历代先贤之训,辨证施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从证因治浅谈祖国医学对癫狂痫病的认识》皮楚明

文案:李远

编辑:杨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yp/7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