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白癜风公益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00625/7995043.html

教材中的生物学实验虽然有些鸡肋,但由于高考的导向作用,高考试题一定不会放弃对教材实验的考查,否则还有谁去做教材实验呢?

下面是北京市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的生物实验题,从这些试题中大家可以看出试题的命题形式、内容和导向,个人感觉还是引导大家做实验,至少应该看过实验录像,否则难免出现错误。

--5.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A.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

B.提取组织DNA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C.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

D.PCR呈指数扩增DNA片段是因为上一轮反应的产物可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

--5.在25℃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的是()

A.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B.用斐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

C.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

D.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

B-1.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

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1.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

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

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

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

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

--4.用新鲜制备的含过氧化氢酶的马铃薯悬液进行分解H2O2的实验,两组实验结果如图。第1组曲线是在pH=7.0,20℃条件下,向5mL%的H2O2溶液中加入0.5mL酶悬液的结果,与第1组相比,第2组实验只做了一个改变。第2组实验提高了()

A.悬液中酶的浓度

B.H2O2溶液的浓度

C.反应体系的温度

D.反应体系的pH

--5.为探究干旱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用聚乙二醇溶液模拟干旱条件,处理白刺花的根尖,制片(压片法)后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变异(畸变)的情况,细胞图像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制片需经龙胆紫染色→漂洗→盐酸解离等步骤

B.直接使用高倍物镜寻找分生区细胞来观察染色体

C.染色体的形态表明该细胞正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D.观察结果表明该细胞染色体发生了变异(畸变)

可见,近几年此类实验题更强调具体的情境,在情境中考查实验的相关知识,包括条件、原理、技术操作、实验结果等;另外,试题的实践性更为突出,也就是考查实际操作,要求考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这也是学生的难点,要引起注意,包括简答题也有这样的情况。

参考答案:1.C2.A3.B4.A5.B6.B7.D

聚合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yp/8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