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孩子安睡一整晚,但却不知不觉会把尿液排在床上。孩子尿床这种事,说来很普遍,但伴随孩子渐渐长大,若是尿床的毛病还是改不了,家长们就该又气又急了。要想改掉孩子尿床的毛病,靠说教是没有用的,因为,这是孩子身体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得请医生来支招。既然这样,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儿科专家是如何对付孩子尿床的吧。

王霞芳教授认为,小儿遗尿虽病有寒热,证有虚实,但虚证大多属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其中以肾气不足、膀胱虚寒最多见。临证时,王师重用补益之法,益气、补肺、健脾、固肾相互为用。

1.脾肾两虚型

小儿脾虚失运,肾气虚弱,不能制约水道而出现睡中遗尿,醒后方觉,小便清长,食欲不振,形瘦,神疲乏力。此应健脾补肾,使下焦寒去,肾与膀胱功能恢复。

验案一:陈某,男,6岁。

年3月18日初诊:小便短数,尿床4年。夜尿多,每夜2~3次,时尿床,纳谷少(g/日),颊红形瘦,大便干结,有肛裂史,舌红赤多刺苔润,脉细尺沉,针四缝穴2指有液。证属脾肾两虚,气化失司,膀胱失约。治宜健脾温肾、固摄小便。处方:

太子参10g,白术10g,生地10g,菟丝子10g,覆盆子10g,桑螵蛸10g,益智仁10g, 山药15g,台乌药9g,桑寄生15g,白莲须6g,麻子仁9g,五味子5g,7剂。

另“开胃散”外敷脐部神阙穴1周。

年3月25日二诊:夜尿次减,本周遗尿2次,纳谷增加,舌红苔润,脉细尺弱。处方:

上方去菟丝子、桑寄生、白莲须,加牡丹皮10g,芡实15g,龙骨(先煎)30g,牡蛎(先煎)30g,大白芍6g,14剂。

年4月25日三诊:小便通利,夜尿1次,偶有遗尿,仍从前义,守方14剂。至11月18日因感冒来院就诊,告知遗尿症已愈。

2.气阴两虚型

气虚水液气化失常,而现尿频量多遗尿,肾气不足,阴阳失调,而见盗汗淋多,化燥伤津,而见口渴引饮,舌红少津,苔剥。治以益气养阴生津、补肾固涩。

验案二:任某,女,6岁。

年6月2日初诊:小便短数、遗尿2周。患儿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小便次数增多,夜间遗尿,每夜1~2次,盗汗淋多,纳食不馨,口渴引饮,大便1~2次/日,前调后软,舌红少津,苔花剥,脉细弱。尿检(-)。诊断:神经性尿频,遗尿。证属气阴两虚,脾运失健,肾失固涩。治拟益气养阴、健脾补肾固涩。处方:

太子参10g,南沙参10g,川石斛10g,大白芍9g,生白术9g,白扁豆10g,生龙骨(先煎)30g,牡蛎(先煎)30g,覆盆子10g,桑螵蛸10g,益智仁10g,生地10g,何首乌9g, 白莲须6g,7剂。

年06月10日二诊:纳增,小便尚短数,夜间遗尿已停作,盗汗仍多,大便转调成形,舌质红苔花剥,脉细弱。尿检(-),再拟上法调治。

上方去龙骨、牡蛎、覆盆子、桑螵蛸、白莲须,加玄参9g,浮小麦30g,大枣10g,甘草3g,14剂。

年06月25日三诊:小便通利,间隔时间延长,纳佳便调,唯舌苔仍光剥,再拟益气养阴、脾肾同调。处方:

太子参10g,南沙参10g,川石斛10g,大白芍9g,生白术9g,白扁豆10g,何首乌12g,益智仁10g,玄参9g,生地10g,五味子6g,甘草3g,7剂。

7剂后舌苔薄润,诸症转安。

3.肺虚脾弱型

由于肺虚脾弱,制水无权,上虚不能制下,而见睡中遗尿,尿频量少。

验案三:华某,男,7岁。

年2月24日初诊:患儿近两年经常感冒,咳嗽,小便短数,夜尿2次时遗,目下青黯,睡眠欠安,纳少盗汗,刻下咳嗽已有1周,经治好转,咳减有痰,鼻衄时作,舌苔薄白,脉细滑尺沉。诊断:反复呼吸道感染、遗尿。证属肺虚脾弱,肾失固摄。先宜泻肺补脾、滋肾缩尿。处方:

桑白皮9g,焦山栀子9g,杏仁9g,川贝母5g,象贝母9g,南沙参10g,谷芽15g,覆盆子10g,桑螵蛸10g,菟丝子9g,白莲须6g,缩泉丸(包煎)9g,7剂。

年3月1日二诊:痰化咳平,夜尿偶作,纳谷稍增,夜寐转安,盗汗亦减,大便尚调,尚有鼻衄,舌红苔净。再拟泻肺滋肾。处方:

桑皮9g,焦山栀子9g,太子参9g,生地12g,山茱萸6g,菟丝子9g,炒藕节10g,龙 齿(先煎)30g,竹叶6g,桑螵蛸10g,缩泉丸9g,14剂。

年3月15日三诊:小便短数、夜遗已和,睡眠欠安,目下青黯,纳可便调,盗汗好转,舌净无苔。脾肾两虚,阴不敛阳。治拟调和阴阳、补脾滋肾缩尿。处方:

桂枝3g,炒白芍6g,龙齿(先煎)30g,牡蛎(先煎)30g,炙甘草3g,太子参9g,生地10g,山茱萸6g,覆盆子10g,桑螵蛸10g,白莲须6g,缩泉丸9g,14剂。

14剂后,诸恙向愈。

4.阴虚火旺

肝肾阴虚而致相火内盛,膀胱失约,而见平时小溲短数,夜间时遗,此类患儿一般体型较矮小。

验案四:罗某,女,7岁。

年8月13日初诊:遗尿5年。小溲短数,夜间遗尿,自幼迄今不断,甚则一夜数次。胃纳不馨,形体矮小,易渴多饮,大便时坚。舌红苔净,脉沉细。尿常规检查(-)。西医诊断:遗尿;中医诊断:遗尿(阴虚火旺)。辨证分析:肾阴亏虚,相火内盛,膀胱不约。治疗原则:滋肾养阴而平相火,知柏地黄丸出入。处方:

生地12g,怀山药10g,山茱萸6g,牡丹皮9g,茯苓9g,盐水炒知母6g,盐水炒黄柏6g,益智仁9g,泽泻10g,白莲须6g,覆盆子10g,桑螵蛸10g,乌药9g,7剂。

年8月20日复诊:药后遗尿逐减,近几夜未作遗尿,小便较前通长,舌红苔薄润。上方颇合,再宗前义续进,以固疗效。

5.心阳虚损

由于心阳不足,虚阳上越,阴阳不能既济交通,此类遗尿患儿常伴烦躁,夜寐不安等症状。

验案五:李某,男,4岁。

年12月8日初诊:尿床1年。平时烦躁,夜寐不安,每夜夜尿2次,小溲尚清,盗汗多,纳可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处方:

桂枝3g,白芍9g,甘草3g,龙齿(先煎)30g,牡蛎(先煎)30g,生地10g,覆盆子10g,桑螵蛸10g,益智仁10g,乌药9g,山药10g,茯神10g,14剂。

年12月15日二诊:夜寐转安,夜尿1次,小溲渐长,盗汗减,患儿尿床已久,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气阳均现不足。

上方去山药,加太子参10g,14剂。

年1月5日三诊:夜眠虽有进步,时或易醒,哭吵少,夜尿未遗,盗汗和,胃纳欠佳,舌红苔薄白稍腻,脉细。处方:

太子参10g,茯神10g,柏子仁10g,仙鹤草15g,远志6g,钩藤(后下)9g,枳实6g, 大腹皮10g,莱菔子10g,益智仁10g,乌药9g,7剂。

王师认为,调护方法宜注意以下三方面。

(1)从婴幼儿开始,就应注意培养训练按时排尿的习惯,以及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

(2)患儿睡前不给流质饮食,服汤药应在白天完成;临睡前令患儿排空小便;入睡后根据小儿遗尿的时间,定时唤醒排尿,养成每晚能自行排尿的好习惯。白天避免过度兴奋疲劳;被褥不宜过重过暖。

(3)肺虚脾弱及气阴两虚型的遗尿患儿,可以经常服食山药芡实粥;脾肾两虚,食欲不振,小便短数遗尿儿,每晚睡前食荔枝干9个,连吃1~2月,秋冬为宜。

版权声明

shengming

本文选自《王霞芳儿科临床经验撷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封玉琳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医出版(







































鐧界櫆椋庡垵鏈熺棁鐘跺拰鍥剧墖
鍖椾含涓撴不鐧界櫆椋庣殑鍖婚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zc/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