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些补益剂对比,自己就能调理身体
很多小伙伴留言 方剂中还有好多没有背的很熟 尤其是补益剂不好背 今天 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异同点 为大家考研助力 四君子汤与理中丸 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仅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 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 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重点方#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茯苓甘草比。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水煎服。益气健脾。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1)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牌养胃。(2)臣以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3)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4)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若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中;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1)六君子汤即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大枣、生姜。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2)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砂仁、木香、生美。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痰。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玉屏风散与桂枝汤 均可用治表虚自汗,然玉屏风散之自汗,乃卫气虚弱,腠理不固所致;桂枝汤证之自汗,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致。 玉屏风散功专益气固表止汗,兼以祛风; 桂枝汤则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取效。 #重点方# 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自汗易感冒,益气固表止汗灵。 防风、黄芪、白术、大枣 大枣煎汤送服。 益气固表止汗 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1)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 (2)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为臣药。两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外邪亦难内侵。 (3)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御邪,黄芪得防风,则固表面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风而不伤正。对于表虚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者,用之有益气固表,扶正祛邪之功。 (4)方名玉屏风者,言其功用有似御风屏障,而有珍贵如玉之意。 (5)本方配伍特点是以补气固表药为主,配合小量祛风解表之品,使“补中寓散”。 自汗较重者,可加浮小麦、煅牡蛎、麻黄根,以加强固表止汗之效。 若属外感自汗或阴虚盜汗,则不宜使用。 炙甘草汤与生脉散 均有补肺气,养肺阴之功,可治疗肺之气阴两虚,久咳不已。 炙甘草汤益气养阴作用较强,敛肺止咳之力不足,重在治本,且偏于温补,阴虚肺燥较著或兼内热者不宜; 生脉散益气养阴之力虽不及炙甘草汤,因配伍了收敛的五味子,标本兼顾,故止咳之功甚于炙甘草汤,且偏于清补,临证之时可斟酌选用。 #重点方# 炙甘草汤 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益气滋阴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 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清酒 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 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 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2.大便干结,脉虚数。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千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1)本方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其证是由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致。 (2)方中重用生地黃滋阴养血为君,《名医别录》谓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 (3)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 (4)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是为使药。 (5)虚劳肺痿属气阴两伤者,使用本方,是用其益气滋阴而补肺,但对阴伤肺燥较甚者,方中姜、桂、酒减少用量或不用,因为温药毕竟有耗伤阴液之弊,故应慎用。 方中可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增强养心安神定悸之力,或加龙齿、磁石重镇安神;偏于心气不足者,重用炙甘草、人参;偏于阴血虚者重用生地、麦门冬;心阳偏虚者,易桂枝为肉桂加附子以增强温心阳之力;阴虚而内热较盛者,易人参为南沙参,并减去桂、姜、枣、酒,酌加知母、黄柏,则滋阴液降虚火之力更强。 用于复脉定悸,方中炙甘草宜重用。本方用药甘温滋补,阴虚内热者慎用。中虚湿阻,便溏胸痞者不宜使用。 大补阴丸与六味地黄丸 虽均能滋阴降火。 六味地黄丸偏于补养肾阴,而清热之力不足; 大补阴丸则滋阴与降火之力较强,故对阴虚而火旺明显者,选用该方为宜。 左归丸与六味地黄丸 均为滋阴补肾之剂,但立法和主治均有不同。 六味地黄丸以补肾阴为主,寓挟于补,补力平和,适用于肾虚不著而兼内热之证; 左归丸纯甘壮水,补而无泻,补力较峻,适用于真阴不足,精髓亏损之证。故《王旭高医书六种·医方证治汇编歌诀》中说:“左归是育阴以涵阳,不是壮水以制火。” #重点方#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 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水煎服。 滋补肝肾。 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1)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之和,故仍以补肾为主。体现了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 (2)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 (3)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补中寓泻,以泻助补,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若虚火明显,加知母、玄参、黄柏等加强清热降火之功;兼脾虚气滞者,加白术、砂仁、陈皮等以健脾胃。 脾虚泄泻者慎用。 (1)知柏地黄丸又名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方。即六味地黄丸加知母盐炒、黄柏盐炒。功用:滋阴降火。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2)杞菊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功用:滋肾养肝明目。主治:肝肾阴虚证。 (3)麦味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功用:滋补肺肾。主治:肺肾阴虚证。 (4)都气丸即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功用:滋肾纳气。主治:肺肾两虚证。 左归饮与左归丸 均为纯补之剂,同治肾阴不足较轻之剂,同治肾阴不足之证。 左归饮皆以纯甘壮水之品滋阴填精,补力较缓,故用饮以取其急治,适宜于肾阴不足较轻之证; 左归丸则在滋阴之中又配以血肉有情之味及助阳之品,补力较峻,常用于肾阴亏损较重者,意在以丸剂缓图之。 #重点方# 左归丸 左阳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降,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大怀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真阴不足证。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 (1)重用熟地滋肾填精,大补真阴,为君药。 (2)山茱萸养肝滋肾,涩精敛汗;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龟、鹿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髓,龟板胶偏于补阴,鹿角胶偏于补阳,在补阴之中配伍补阳药,取“阳中求阴”之义,均为臣药。 (3)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菟丝子补肝肾,助精髓;川牛膝益肝肾,强筋骨,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之效。 (4)左归丸是张介宾由六味地黄丸化裁而成。他认为:“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阴之法不宜渗”(《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故去“三泻”(泽泻、茯苓、丹皮),加入枸杞、龟板胶、牛膝加强滋补肾阴之力;又加人鹿角胶、菟丝子温润之品补阳益阴,阳中求阴,即张介宾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景岳全书,新方八略》)之义。本方“纯补无泻、阳中求阴”是其配伍特点。 本方俱为滋补之品,纯甘补阴,纯补无泻,兼阳中求阴之法。 虎潜丸与大补阴丸 均有熟地、龟板、黄柏、知母,有滋补肝肾之阴,清降虚火之功,用于肝肾阴虚火旺证。 大补阴丸以猪脊髓、蜂蜜为丸,故滋补精血之功略胜; 虎潜丸尚有锁阳、虎骨、白芍、干姜、陈皮,故补血养肝之力较佳,并有很好的强筋壮骨作用,且补而不滞,为治痿证的专方。 一贯煎与逍遥散 都能疏肝理气,均可治肝郁气滞之胁痛。不同之处:逍遥散疏肝养血健脾的作用较强,主治肝郁血虚之胁痛,并伴有神疲食少等脾虚症状;一贯煎滋养肝肾的作用较强,主治肝肾阴虚之胁痛,且见吞酸吐苦等肝气犯胃症状者。 右归饮与右归丸 右归饮较右归丸少了鹿角胶、菟丝子、当归,且用了炙甘草,故其温补肾阳、填精补血之力没有右归丸强。 价值元执业中药师30天“药点”畅学计划(第一期)限时免费带你学!在11月19日——12月18日,带你学个不停!30天的时光,带你学习味中药;利用思维导图、框架学习、表格对比等更多方法,带你学习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让你想不会都有点难!这里更有多多奖品等你领取,记得进来看一眼呦!快戳链接了解吧~北京治疗白癜风疼吗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下来得多少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zc/3594.html
- 上一篇文章: 生慧汤,一个可生智慧的好方
- 下一篇文章: 困惑堂医话中医治好的八大怪病你见过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