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科学认知龙骨不是地震后将动物埋到
话说“土龙骨” 人文之常识篇:颠覆传统科学认知:龙骨不是地震后将动物埋到地下形成的骨骼化石 文/杨存才 龙骨,也叫“土龙骨”,顾名思义,是多少年前生长在自然界土壤里的一种生物动物化石,所谓生物化石就是它的各种骨骼、牙齿的形状、构造,与大小家畜的骨骼、牙齿相同。“土龙骨”是当今医学界临床普遍应用的中药材,性平,有镇痉、止汗、止泻、止血崩作用。在人们日常生产劳动中,如果受到外伤常常用“土龙骨”研末撒于患处来止血。与“土龙骨”孪生的还有“土龙牙”(也叫“土龙齿”),也是一种中药材,性平,有镇静、安魂作用。为什么说它们是孪生的呢?当人们将“土龙骨”、“土龙牙”从地里采挖出来的时候,它们往往是两者伴随在一起,确确实实像家畜的整体骨架与牙齿,洁白光亮,使人爱不释手。拿“土龙牙”的形状来说,有的2至3个生长排列在一起成条状,长6至7公分,宽3至4公分,人们管它叫“排子牙”;有的像南瓜把子似的,四个牙齿两两排列并叠加在一起,呈长四棱形,人们管它叫“瓜把子牙”;有的像大象的牙齿,长而光泽、洁白,人们叫它“瞭牙”;有的像大家畜的颡牙,往往是几个紧紧地生长在一起,呈不太规则的四方形,最大的颡牙犹如小孩子的手掌合拢以后那么大,人们管它叫“墩子牙”等等。“排子牙”和“瓜巴子牙“自然以上下牙齿紧紧咬合在一起而对称排列生长;“獠牙”单个左右排列。采挖者如果采挖到的土龙骨,带有各种牙类的墙壁叫“窝子”。一个“窝子”通常能采挖到至斤“土龙骨”和至斤“土龙牙”,价值在元至多元(据专家测算:上世纪七十年代38.5元相当于现在的元)。但是,也有的“窝子”产量大于或者小于这个数目。如果一个“窝子”有“排子牙”或者“瓜巴子牙”对立排列着并伴随有其他杂类牙出现,人们又分别管它们叫“头”,“头”越多意味着该“窝子”的经济价值越大,那么,采挖者就会扬眉吐气地说:“看看我们这个‘窝子’掏了几颗几‘头’呢!”,那是来炫耀他们的劳动成果。一般采挖者不这么说,其后顾之忧是怕“树大招风”,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自己采挖完第一“窝子”以后,如果继续采挖下一个“窝子”的时候,担心其他人顺着这个“窝子”方向用尽全身解数抢先在他们前边,切断或分享自己的财源。还有一种说法,采挖到“土龙骨”时叫掏上了“土龙骨”;采挖到“土龙牙”时叫“摘头”,没有经验的采挖者如果在“摘头”时不敢轻举妄动,免得损坏牙齿(头)影响质量卖不到好价钱,往往邀请颇有经验的采挖者来帮忙、指点。有的“土龙骨”像大家畜的大腿部的骨骼,粗壮而悠长,里边是空腔,是脊髓和神经系统的通道,人们管它叫“骨棒”,根据大小分别又叫“大骨棒”和“小骨棒”;还有“颅盖骨”、“上頜骨”、“下頜骨”、“肋骨”、“肱骨”、“关节窝”、“关节突”等等。 埋藏“土龙骨”和“土龙牙”的地表土壤并非当地能够普遍种植庄稼的黄土、黄沙土、钙栗土等类型,而是呈红色或红褐色,人们习惯叫“红胶泥”。“红胶泥”恰恰与质地比较坚硬的石砲(化学名:碳酸钙)混合伴随而生,成为独特的地貌景观。石砲的颜色呈青紫色,这类石砲通过人工煅烧后,成为白石灰(化学名:氢氧化钙),粘腻而色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农村修建房屋的上等粘合剂。放置久后叫陈石灰,人们常常用它来做环境卫生的消毒药,效果很好。但是有的石砲(沙石砲)质地比较疏松,常常与红胶泥零散而生,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可是,埋藏“土龙骨”、“土龙牙”的红胶泥与石砲这类土壤并不多见,往往是红胶泥分布在地表面与石砲一层隔着一层镶嵌在大地,他们之间隔层的薄厚程度随着地域分布不同而各异,一般来说红胶泥土层比较厚,而石砲层次之。 我与二弟弟、叔父和一名内弟在14至16岁的时候,每年冬天寒假期间,跟着父辈们距我们生产队8华里路程的申候峁(有时候几个结伴到庙沟门镇野家峁村,与申候峁远近相当)捡土龙骨,每天清早太阳一出头就到了申候峁开始一天的辛勤劳动,太阳下山后离开申候峁,晚上7至8点钟才能回到家。每天冷寒受冻每人只能捡到1至3斤“土龙骨”,当时每斤售价0.09元,后来每斤长到0.15元。每天捡到3斤还算可以,如果捡到几两或者1斤,就等于忍饥受冻、辛辛苦苦白干了一天。这种同龄人吃不消的苦,我们四个人坚持了三年多从来没有间断。而本村与我们几个年龄不差上下的还有八人,他们帮助家里只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他们难以吃下我们这样的苦头。 我到17岁那年,与我的父亲和姻叔(三妹子的公公)三人合伙采挖“土龙骨”,所以,我对“土龙骨”的质量好坏及价值高低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对权威资料记载“土龙骨”是多少年前地球发生大地震的时候,将大批野生动物埋压到地里边的骨头和牙齿的相关论述持不同的见解。我以为:“土龙骨”(齿)是上述特定土壤类型里边的石砲(化学名:碳酸钙。一种矿物质)矿化、钙化、进化以后,自然形成的生物化石。原因是,一是被人们采挖到的土龙骨(齿),有的上下分别是石砲层,中间与略呈褐红色的红胶泥混合生长在一起;有的是纯粹在整体石砲中间夹杂着;有的是被石砲裹在里边(采挖者叫包浆货);也有的在石砲墙面稍微再深挖后,可见零碎的土龙骨引子(采挖者叫“引骨”),往往能见到“引骨”,意味着挖到“土龙骨‘的希望指日可待了。二是既然是大地震,不可能在震中的一瞬间,所有的动物怎么能一下子集中到一起,而且都集中在红胶泥、石砲这种类型的地层中间。三是在沙漠、沟谷、石坡石洼、黄土、栗钙土地,为什么没有把任何动物埋压进去。综上所述,我以为:我对“土龙骨”、“土龙牙”的诠释是有一定依据的。 太,也是闻名于周边的富裕人家,他的“土龙骨”洞,储量仅次于郝老所经营的洞,每年几乎在采挖“白墙”(当采挖到土龙骨的时候,人们叫“白墙”)。我们小时候每天基本集中在他的洞口山坡下捡土龙骨,因为他们倒出来的白墙土里边土龙骨碎片多。所以,他也是红极一时的知名人物。他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被人们邀请到自己的洞子里看“土龙骨”的走向,主要从“土密”(褐卢土)的颜色进行分析判断。由此,一跃成为该职业的土专家。我父亲在这方面也算得上“半内行”,几年来,他先后与山神焉生产队李忠庆、杨家园则生产队杨文占合伙过。与杨家园则生产队杨拴后和杨文彦分别合作过;与杨家园则生产队刘满小和我合伙开过;与杨家园则生产队杨交其合过伙采挖“土龙骨”。他与杨文彦合伙时曾经也采挖过‘底槽’,与此同时,他每年采挖“土龙骨‘没有白干的时候,年复一年都有收获,有的采挖者经常在他面前探讨一些相关的“秘诀”。因此,他也榜上有名。 “土龙骨‘在当时那个年代,确实是人们致富的好产业、好门路。年三道沟人民公社党委书记王文明为人民所想,寻求致富路径,曾经组建起社办“土龙骨”厂。厂址设在三道沟粮站,聘请山神焉生产队李忠庆任厂长,同时成立了“土龙骨”采挖专业队,专业队在三道沟生产队的杨三梁采挖作业。与此同时,实行集中采挖、集中收购、统一销售,实行自负盈亏。后来,国家由计划经济专入市场经济,社办“土龙骨”厂也下马倒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zy/10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浅谈临床应用安神剂和开窍剂的注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