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味水蛭粉,治疗高血脂,无毒而有效
, 水蛭治疗高血脂症25例 作者/郑君莉 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疾病中也常合并有高脂血症。本症从中医角度进行观察及分析,多属于“痰浊”、“血瘀”范畴。笔者在临床过程中发现活血攻坚化浊的水蛭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因此单独使用水蛭粉对25例高脂血症病人的降脂作用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年龄:38?62岁,平均49岁。男22例,女性3例。其中伴有冠心病6例,脑动脉硬化3例,糖尿病1例。 中医辨证分型:痰浊型11例,血瘀型5例,痰浊血瘀型6例,不典型者3例。 临床主要表现:痰浊型:头晕、胸闷、恶心呕吐,苔腻、脉弦滑。血瘀型:有痛症(包括胸痛、头痛、经痛等)、月经不调、面色晦暗或有瘀斑,舌下静脉怒张、脉沉涩。 二、治疗观察方法 方法水蛭烘干打粉,每晚3?5克,开水冲服。30天一疗程,治疗期间停用一切中西药,每服药一疗程前后检查胆固酵、甘油三脂、β脂蛋白及肝功、血色素、红细胞计算、出凝血时间。 25例中使用一疗程20例,二疗程4例,三疗程1例。 三、降脂均值 疗效标准按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20mg%以上为有效。胆固醇有效率77%,甘油三脂91%,β脂蛋白79.1%。 四、临床症状疗效 主症:头晕治疗前16例,消失8例,减轻7例,无效1例。胸闷治前18例,消失11例,减轻7例。心悸治前7例,消失3例,减轻4例。胸痛治前3例,减轻3例。 五、毒性观察 (一)对肝脏损害的观察 25例中有24例治疗前后检查肝功中谷丙转氨酶、麝香草酚浊度、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硫酸锌浊度,治疗前后没有发现改变。 (二)对血红蛋白、红细胞改变观察(共观察20例) 血红蛋白:9?10克治疗前2例,治疗后2例。10?12克治前8例,治后7例。12.1?13克治前3例,治后3例。13.1?14克治前3例,治后2例。14.1?15克治前4例,治后6例。 20例治疗后红细胞计数为:?万/立方毫米5例,万/立方毫米以上15例。 (三)对出凝血时间观察 用药后使用谢勃勤法复査出凝血时间10例。出凝血时间均未超正常值。另本组病人未出现出血现象。 五、典型病例 例一:宋XX,男,49岁。年12月血胆固醇mg%。β脂蛋白mg%,甘油三脂mg%,自觉头晕沉重、胸闷、脉弦滑。经水蛭粉5克,每晚冲服一次,连服30天后复査血脂总胆固醇mg%、β脂蛋白mg%、甘油三脂mg%,头晕沉、胸闷好转。 例二:罗XX,男,54岁。年3月血β脂蛋白mg%、甘油三脂mg%、胆固醇mg%,感头晕、头重。经单纯服水蛭粉3克,每晚一次,连服30天,复查血β脂蛋白mg%、甘油三脂mg%、胆固醇mg%。 讨论 一、本组病例观察说明,水蛭粉对高脂血症有显著降低血脂作用。其降脂作用对胆固醇、甘油三脂、β脂蛋白均有效。尤其对甘油三脂效果更好,有效率为91%。同时通过血红蛋白、红细胞、出凝血时间检查对照,亦未发现明显影响。证明此药在本组治疗用量范围,毒性小、安全性好。 二、水蛭一药,最早见于《本经》称蛭蝚蜞、马蟥、马鳖、红蛭、蚂蟥蜞等。张仲景很早就使用于太阳腑症,热结膀胱,其人发狂,少腹鞕满,小便自利之蓄血证,与“抵当汤”下蓄血。中医向来作为一个活血化瘀攻坚、破结、化浊、通经之药,临床使用广泛。 本组病例说明高脂血症患者多有“瘀”、“痰”。因此水蛭粉治疗,起到活血化瘀,化浊的作用。国内研究亦说明高脂血症与患者血液粘稠度及瘀血痰浊呈正相关系。笔者认为本病以痰浊为主,痰浊内阻诱发气滞血瘀,故高脂血症又每多兼有瘀血。用水蛭粉治疗通过活血化瘀可使痰瘀互结情况缓解,从而起到降脂作用。 三、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水蛭含有水蛭素。水蛭素与血液混合,可阻止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元,从而延缓或阻碍体内和体外的血液瘀结,并能缓解动脉痉挛,减低血液凝结,降低血浓粘稠度,因此起活血作用;是否因此可减轻或阻止动脉硬化的形成、减轻高脂血症的危害,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本文摘自新中医年第2期。中医书友会 周仲瑛:高血压高血脂的6个药对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对药经验介绍 作者/周仲瑛 1.肾亏肝旺,首乌蒺藜益肾平肝 高血压高脂血症常以头痛昏蒙、面赤升火为主症,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机责之肾之精气不足、肝经气火上逆。诚如华岫云所说“精血亏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肾精亏虚,可致肝风内动,血压升高,而肾气不足,蒸化无力,脾气失于输运,精化为浊,痰浊入血,又可导致血脂升高。 临证以首乌配蒺藜,标本同治,效果较好。首乌补肝肾,益精血,除风眩,《本草正义》谓其“专入肝肾,补养真阴……与下焦封藏之理符合”,以其性味淳厚温和功擅填益阴气,平秘阴阳,故能和翕内风,益智除眩。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有一定的降压消脂作用。 临证对肾亏甚者配黄精、山萸肉、桑椹子。黄精“平补气血而润”(《本草从新》),其性偏走,与首乌合用,能使精中生气,对精气俱亏者较宜;山萸肉“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医学衷中参西录》),其性偏守,配何首乌则宜于虚火内风逆走清空者;而桑椹补肝益肾,熄风滋液,甘寒除热,凉血益阴,其性偏清,宜于肾中精亏,龙雷妄动,虚热内生者。 白蒺藜性平,《本草再新》谓其“镇肝风,泻肝火,益气化痰,散湿破血”。本品轻清疏利,搜风通络,对肝气郁滞、肝风内动、上犯清空、旁走肢节均有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本品有明显的降压利尿作用。配何首乌则一走一守,一消一补,降压消脂,益肾平肝,熄风止眩,疗效殊佳。临床对肝阳上亢、头痛目赤者,配天麻、菊花以疏风凉肝;内风上扰、清窍不利者,配决明子、蔓荆子以清降利窍;肝风内动、呕逆震掉者,配代赭石、珍珠母以镇肝熄风。 2.浊瘀闭络,僵蚕山楂降浊行瘀 血脂过高多由饮食偏嗜、过食肥甘,或痰湿之体,运化失调,水谷精微不归正化,内聚而成,也可由于阴亏之体,火热灼津为痰所致,常见络阻窍闭,变生胸痹、眩晕、肢麻诸疾。浊邪闭络,久必成瘀,浊瘀胶着,痼结难解,治当化浊行瘀并投。常用僵蚕配山楂。 僵蚕咸平,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本草思辨录》谓其劫痰湿而散肝风,”蚕喜食桑,禀其清冽芬芳之气,性偏清凉,凉而清热,芳可泄浊,故能入血搜浊,消痰通络。清凉祛风则能平息肝旺躁动之性,而内外风俱宜;散结化痰则能防其浊痰瘀滞内生,而湿浊痰皆治。对肝风暗动,浊邪壅盛者殊佳。 山楂酸甘,“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日用本草》),较之僵蚕,其化浊之力虽稍逊,而活血通脉尤过之。本品活血和络,消痰化浊,擅治浊瘀闭络,以其性味酸甘,善化阴气,故活血而不伤阴,诚为血分良药。实验研究也证实其有降压消脂等多方面药理作用。配僵蚕则又健胃消食,理气化痰,源清流洁,浊瘀并治,各有所司。 本人临证对浊痰显者常以陈胆星配僵蚕、山楂,胆星清火化痰,“借胆以清胆气,星以豁结气”(《药品化义》),其豁痰消脂峻猛无俦。对瘀滞甚者则常配以川芎、茺蔚子,茺蔚子活血行气,“主明目、益精、除水气”(《本经》);山楂配川芎则上通脑府,下行血海,中理心胃气滞血瘀,无瘀而不散。 3.肝火冲激,金雀根罗布麻清肝降压 高血压高脂血症肾亏肝旺,常因情绪波动引起肝火冲激,出现眩晕耳鸣、面赤升火、性情急躁。临证当明辨其虚火实火,实火在肝胆,宜清宜泻;虚火在心肾,宜滋宜潜。无论虚火实火均可用金雀根和罗布麻叶配合使用。 金雀根苦辛性平,清肺益脾,活血通脉,《天宝本草》载其“治头晕、咳嗽、哮喘、五劳七伤、衄血,”以其性至平缓,而具较强的降压作用,故较宜于虚证。个人临证体会:金雀根擅治气火逆上,不似苦寒直折,亦非寒凉冰伏,其清肺益脾,具清降肺经逆气,顺中土敦厚阜平之性,故逆者顺,升者伏,从而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罗布麻叶甘苦而凉,“清凉泻火,强心利尿,降血压”(《陕西中草药》),前人甚少使用,现代研究证明其有稳定可靠的降压作用。本品两清心肝,较宜于实火,配金雀根则药性平稳而加强降压力量,无论虚实均可使用。临床经验表明此二味对某些高血压效果较好。 4.络阻水停,楮实子天仙藤疏导利水 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机均有阴虚阳亢,浊瘀互结。痰浊瘀血滞于脉络,水津不归正化,泛于肌肤,乃为水肿。治此在益肾平肝、化浊行瘀的同时,本人常使用楮实子配天仙藤疏导行水。 楮实子甘寒,滋肾清肝,疏利水气,《药性通考》谓其“水肿可退,助腰膝,益气力,补虚劳,悦颜色,壮筋骨,明目”。现代研究证明本品有调整内分泌的作用,对某些高血压、高脂血症均有治疗作用。本人临床发现,楮实子益阴气,平肝阳,利水湿,符合老年人之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故特别适宜于更年期血压和血脂升高者。 天仙藤“凉血活血,去风利湿,走经络”(《本草再新》),并能“宣通经隧,导达郁滞,疏肝行气”(《本草正义》),治疗子肿的名方天仙藤散正是取其疏肝行水之功。 楮实子配天仙藤滋肾养肝,理气活血,化气行水,药中病机,常获捷效。惟天仙藤降气祛湿,长于旁走肢节,对肢浮胫肿者较宜,而楮实子上走头目,中及胸腹,对面目浮肿、胸腹积水者更佳。临床上,水肿甚者配较大剂量泽兰、泽泻以加强利水作用;见阴伤者加生地、白薇滋阴凉血;伴火逆甚者加大小蓟、代赭石降火平逆。 5.虚风内动,牡蛎珍珠母介类潜镇 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常因劳倦过度、情志怫郁引动内火,导致虚风内动。对高血压病风邪内生应细辨为上冒和旁走,上冒则昏眩呕恶,旁走则震掉麻木。对虚风内动上扰清空者应分轻重区别对待。轻者目眩耳鸣,夜寐不安,面如蚁行,重者头昏眩晕,恶心呕吐,治宜镇肝熄风。 牡蛎咸涩,性凉,功擅敛阴潜阳,镇摄浮火虚风,《别录》谓其主治“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以其咸敛下降,故对面赤升火、烦躁盗汗、惊悸震掉者较宜。 珍珠母咸凉,功能熄风定惊,“安神魂,定惊痫”(《饮片新参》),对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眩晕、耳鸣、惊悸、失眠有较好疗效。珍珠母两清心肝,且强胆气,故对心肝火旺兼见精神症状者尤宜。临证应用对呕逆者加代赭石,失眠者加磁石,兼吐衄者配青黛,夹阴伤者加淡菜。 6.内风窜络,豨莶草鹿衔草疏利搜风 众所周知,风邪有外受和内生两途。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肝肾不足,肝阳妄动,易于变生内风。内风既生,可夹痰浊水湿流注经络肢节,导致肢体游走疼痛。治风之法,种种不同,内风夹痰滞于肢节,宜疏利搜邪,风痰并治。豨莶草配鹿衔草可谓的对之品。 豨莶草祛风除湿,利筋骨,《本草图经》载其“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本人认为:豨莶草凉燥,搜风通络,燥湿行血,内外风俱宜,且能入于肝肾,兼养阴血,平降冲逆,并具降压作用。 鹿衔草甘苦而温,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通经,药理研究也证实本品有强心降压作用。二味相伍,益肝助肾,搜剔经脉,利水除湿,温凉相使,寒温皆宜。对湿热痰浊盛者加虎杖,阳虚寒痰滞络者加石楠藤。按石楠藤逐诸风,除湿痰,“润肾补肝,壮命门火”(《医林纂要》)。临床用之,对高血压高脂血症肢体肿重者疗效亦佳。 本文摘自《周仲瑛医论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编/周仲瑛,转自中医书友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zy/7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你熟悉中药材珍珠母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