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麦大枣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原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苦,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古人云“治女子之病,当以经血为先。”甘麦大枣汤的方义恰与月经病的发生,主要与肝肾心脾有关并一致。肝为藏血之脏,与冲任血海有关。其性喜条达,主疏泄,主情志。月经的正常来潮,与肝气的条达疏畅、肝血的充足有密切的关系。肝血有余,下注血海,变化而为月经,又肝为冲任所系,肝气冲和则血脉流通。肝气郁结,冲任二脉疏泄失常,可致经乱,经来断续,先后无定。肝血虚少,血海不充,则经来量少,经候延期,甚至经行闭止。故调经肝为先,疏肝养血经自调。

脾主运化,升提气机,统摄血液。脾与胃相表里,胃受纳、腐熟水谷,其精微经脾之运化而化生气血。胃气主降,足阳明胃经下行与冲脉交会于气街,冲脉赖此得到充养,而致“太冲脉盛”,是“月事以时下”的一个重要条件,故日“冲脉隶于阳明”。脾气主升,具有统血之功,使血液循脉道而行,并维持子宫、胞脉的正常功能。脾胃化生的气血,一方面充养肾精,另一方面又通过经络输注于子宫,作为月经的主要来源。故脾旺,经自调。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寓元阳,主生殖。女子的天癸来源于肾气,肾气盛,天癸至,月经能按月如期来潮。又有“经病之由,其本在肾”之说;“经水全赖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水日以干枯。”(《医学正传》)。青春少女如肾气虚弱,癸水不足,则冲任失养,难以按月催动月汛,月经失调,周期紊乱。成年妇女如肾阴亏损,则月经量少、延期或闭经。可见,调经的关键在于滋阴益肾。

心主血,其充在血脉。《素问·评热病论》日:“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指出心与胞脉的联系。胞脉为络于子宫的血脉,故属心所主。《仁斋直指方》云:“血藏于肝,流注子脏,而主其血者在心。上为乳汁,下为月水。”故调经妙在养心安神。

甘麦大枣汤虽然只有三味药,它却可以三位一体,三味合煎汤饮用,目标明确地发挥养心安神、补益脾肾、调畅肝气的作用,广泛用于妇科病。正如清·徐彬日:“小麦能和肝阴之客热,而养心液,且有消烦利溲止汗之功,故以为君;甘草泻心火而和胃,故以为臣;大枣调胃,而利其上壅之燥,故以为佐。盖病本于血,必为血主,肝之子也,心火泻而土气和,则胃气下达。肺脏润,肝气调,燥止而病自除也。补脾气者,火为土之母,心得所养,则火能生土也。”(《金匮要略论注》)

案例一:某局女会计宋某,年三十许,于年初,忽病哭笑无常,每日必发多次。发作之时,时而悲泣,伤感不已;时而喜笑怒骂,亲疏不避;时而欠伸频作,有若神灵所附。约一小时后,或作喜笑,或不笑,继则谴然自释,重归平静。清醒后与常人无少异,亦能治理账务。曾屡往某精神病院就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已治数月不应。余往诊时,病正发作,所见一如上述。病止后诊其脉弦而绌,舌质干红,苔薄白。此症显然是《金匮》之脏躁,仲景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正与此例病情相符。即以甘麦大枣汤加入养血柔肝、宁心安神之品:淮小麦30g、甘草4.5g、大枣7枚、当归9g、炒白芍9g、柏子仁9g、太子参9g、炒竹茹4.5g、炒枣仁9g、茯神9g、合欢皮15g、服五帖,病由日发数次,减为五日内仅发两次,服至十帖,诸症悉蠲。数年后,邂逅其全家于中山公园,云愈后一切安然。

案例2:某局严科长之妻,年近半百,素患冠心病,失眠经久,睡去则恶梦频仍。年初春,与澡堂服务员发生口角,有理而受屈,遂精神失常。语多而无伦次,见人辄讲述其事,终日喋喋不休,夜眠则惊惕常作,此外别无他症。已服精神专科镇静药,半月不应,邀余治之。余诊其脉细软带滑,视其舌质淡,苔则薄白。余推究病情:据其年龄已在更年之期,经汛濒临断绝,阴阳本易错乱,加之脉细舌淡,气血亏乏。口角斗气,致使肝失条畅、心神受激而病发矣。论其见症,虽与上例迥然不同。而其病机实相类似。所不同者,前例兼见阴伤血燥,此则伴有心肝阳亢。自开一方:淮小麦30g、炙甘草9g、大枣30g、石菖蒲6g、炙远志6g、珍珠母30g、龙齿12g、丹参9g、竹茹4.5g。上方服二十余帖即释然病解,至今已二十余年,乍见之下。俨然一龙踵老妇矣。虽仍体弱多病,而此症终未复发。

不少不孕症患者,因婚后多年未育,或自身年龄较大,或家庭环境及周围舆论压力,常用焦虑、忧虑之感,导致肝郁气滞,阴阳失衡,气血不调,脏腑经脉功能失常,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明代万全《广嗣纪要》“寡欲篇”云:“女子贵平心定意。”因此,临证治疗时,注重通畅患者的情志,常将甘麦大枣用于方中。正如清·顾松园:“此方以甘润之剂调补脾胃为主,以脾胃为生化气血之源也,血充则燥止,而病自除矣”。当烦热比较明显时,伴有口干舌燥,手脚心热,舌质红,舌苔薄少者,可以用生甘草,补虚的同时兼能清热;若以精神疲惫,乏力倦怠等表现为主,可选用炙甘草,着重于温补脾胃,益气和中。至于“小麦”,通常用小麦的成熟果实就行,而当阴虚夜间盗汗严重时,则可用小麦未成熟的干瘪果实“浮小麦”代替,益气除热之余还可以敛汗、止汗。亦可同用,效果更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zy/8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