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学中药钩藤
药名:钩藤(gouteng) 别名:毛藤钩、华钩藤、钩丁、吊藤、鹰爪风、双钩藤 出处:《名医别录》 分类:息风止痉药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湖南等地 性味:甘,凉 归经:归肝、心包经 功效:清热平肝,息风定惊 主治: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 性状鉴别 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长2~3cm,直径0.2~0.5cm。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者具细纵纹,光滑无毛,黄绿色至灰褐色者有时可见白色点状皮孔,被黄褐色柔毛。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不育花序梗),或仅一侧有钩,另一侧为凸起的疤痕;钩略扁或稍圆,先端细尖,基部较阔;钩基部的枝上可见叶柄脱落后的窝点状痕迹和环状的托叶痕。质坚韧,断面黄棕色,皮部纤维性,髓部黄白色或中空。无臭,味淡。 用法禁忌 内服:3-12g,后下。 现代研究 钩藤含钩藤碱、异钩藤碱等多种生物碱。还含硬毛钩藤碱等。钩藤亦含育亨宾等。 药理研究 镇静作用:钩藤煎剂0.1克/公斤给小鼠腹腔注射,能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但无明显的催眠作用,剂量加大25倍也不加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麻醉作用,即使加大剂量50~倍也不能使翻正反射消失,亦不引起运动障碍,与现有的催眠药、镇定药似有不同。 降压作用:钩藤煎剂对麻醉犬(0.05克/公斤)、免(2~3克/公斤)和实验性大鼠(5克/公斤/日,口服)均有降压作用。对在颈部切除二侧减压神经、窦神经后造成的反射性高血压的家兔,钩藤煎剂的降压效果与萝荚木全碱相似。煎煮时间过久或不够(最好煎15分钟以内)会影响降压效果。钩及茎枝(即单钩、双钩及与其相邻之较细茎枝)降压效果较好;老枝(无钩,直径在0.5~2厘米)降压效果很差。 中药附方 1、治小儿惊热:钩藤一两,硝石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延龄散) 2、治全身麻木:钩藤茎枝、黑芝麻、紫苏各七钱。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 3、治半边风:钩藤茎枝、荆芥各四钱,排风藤一两。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 4、治面神经麻痹:钩藤二两,鲜何首乌藤四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小儿惊痫,仰目嚼舌,精神昏闷:钩藤半两,龙齿一两,石膏三分,栀子仁一分,子芩半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麦门冬三分(去心,焙)。上药粗捣,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钩藤散) 古籍记载 《本草汇言》:"钩藤,祛风化痰,定惊痫,安客忤,攻痘瘄之药也。钱仲阳先生曰:钩藤,温、平、无毒,婴科珍之。其性捷利,祛风痰,开气闭,安惊痫于仓忙顷刻之际,同麻、桂发内伏之寒,同芩、连解酷烈之暑,同前、葛祛在表之邪,同查、朴消久滞之食,同鼠粘、桔梗、羌、防、紫草茸发痘瘄之隐约不现也,祛风邪而不燥,至中至和之品。但久煎便无力,俟他药煎熟十余沸,投入即起,颇得力也。去梗纯用嫩钩,功力十倍。" 《本草新编》:"钩藤,去风甚速,有风症者必宜用之。但风火之生,多因于肾水不足,以致木燥火炎,于补阴药中,少用钩藤,则风火易散,倘全不补阴,纯用钩藤以祛风散火,则风不能息,而火且愈炽矣。" 《本草纲目》:"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症自除。" 猜中药昨日答对人员第一名:守住宁静(奖励:积分) 第二名:小冉(奖励:90积分) 第三名:...(奖励:80积分) 第四至十名(奖励:50积分) 祖传中医,刘沛瑞,CH,鹏程万里,山王庄中医所郑小受,知足常乐,冬兰医者 第十名之后(奖励:30积分) 限时次日七点之前回复的答案 会员卡: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gj/7872.html
- 上一篇文章: 供应信息新增红花地黄地黄片山药片
- 下一篇文章: 蒲公英大蒜helliphe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