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名概述

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指病者自感心中急剧跳动,时有惶恐不安,不能自主,可伴有心前区不适,颤抖不宁,或脉见参伍不齐的一种心脏病。

心悸的病因与治疗首见于张仲景的论述中,如“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治疗方剂,“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中对心悸的症状亦作了详尽描述:“悸者,心忪是也,筑筑惕惕然动,怔怔忪忪,不能自安者是矣。”怔忡多为心悸的严重表现。虞抟在《医学正传》中对惊悸与怔忡两者的区别做了说明,谓:“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惊悸者,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

心悸之临床表现,主要见于西医学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或过缓、早搏、心房颤动、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治。

(二)诊断依据

1.患者自觉心中跳动不安,不能自主。脉过速或过缓,或有间歇,参伍不齐。休作有时者轻,无时者重。

2.心脏听诊、心电图等项检查,提示有心律失常。

(三)证治分类1.心气不足证

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睡眠不安,眩晕自汗,舌淡红,脉细弱。

气为血帅,心气不足,运血无力,心失所养,故心悸气短。气虚不足以温煦四末,故乏力。汗为心之液,气虚不摄故易自汗。气血不足,髓海失养,故头晕,睡眠不安,舌淡红,脉细弱。

补益心气,养心安神。

生脉散合五味子汤加味。

党参10g,黄芪20g,麦冬10g,五味子5g,白术10g,炒酸枣仁10g,柏子仁10g,炙甘草5g。

2.心阴亏虚证

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口咽干燥,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或有间歇。

心阴不足,不能敛阳,阳无所附,则心悸易惊。阴虚内热,阴液外泄故见烦热盗汗,阴液亏损,津不上承故见口干咽燥。脉细数乃心阴亏损之象。

滋养心阴,镇静安神。

天王补心丹加减。

党参10g,天冬10g,麦冬10g,生地黄15g,玄参10g,丹参20g,当归10g,炒酸枣仁12g,柏子仁10g,炙远志5g,茯神10g,紫石英15g。

3.心肾阳虚证

心悸少气,倦怠懒言,畏寒肢冷,腰酸浮肿,舌淡胖有齿印,脉细迟或有间歇。

心居上焦主阳气,虚则不能温煦下焦肾阳,肾阳不足,水液内停,上凌于心,发为心悸,故见少气,倦怠懒言。肾阳虚弱不能达于四末,充于肌表,故见畏寒肢冷。肾阳不足,水湿内蕴,故见腰酸浮肿。舌淡胖、脉细迟乃阳虚水停之象。

补益心气,温肾助阳。

保元汤合右归丸加减。

人参5g,黄芪30g,杜仲10g,制附子(先煎)10g,肉桂5g,山茱萸10g,茯苓20g,当归10g,熟地黄10g,菟丝子10g,鹿角胶(烊冲)10g,甘草5g。

4.心虚胆怯证

心悸易惊,惶恐不宁,恶闻响声,坐卧不安,多梦易醒,舌淡红,脉细弦数。

《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气不足,惊则气乱,神不守舍,发为心悸。胆虚则易慌恐不宁,多梦易醒。舌淡红、脉细弦数乃心胆虚怯、阴血不足之象。

养心壮胆,镇惊安神。

平补镇心丹加减。

党参20g,黄芪20g,麦冬10g,生地黄15g,五味子3g,山药15g,茯神12g,炙远志5g,龙齿(先煎)20g,炒酸枣仁10g,柏子仁10g,炙甘草5g。

5.心气郁结证

心悸烦闷,精神抑郁,胸胁胀痛,失眠多梦,舌边尖红,脉弦紧。

心情抑郁,木失条达,气机不畅,则心悸胸闷,失眠多梦。胁为肝之分野,心肝气滞郁结,血运不畅,故见胸胁胀痛。气机郁结,化火伤津,故见舌边尖红,脉弦紧。

理气解郁,活血安神。

加味逍遥散。

柴胡10g,苏木10g,当归10g,白芍10g,桃仁10g,红花10g,生地黄10g,白术10g,茯苓10g,炙远志5g。

6.心胸痰浊证

心悸胸闷,咳嗽痰多,作呕欲吐,心跳不安,舌淡苔腻,脉弦滑。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失健运,升降失司,痰浊内生,蕴于胸中,阻遏心阳,故心悸,跳动不安。胸阳不振则胸闷。痰浊阻肺,肺失肃降,故咳嗽痰多。痰浊中阻,胃气上逆则作呕欲吐。苔腻、脉滑乃痰湿内蕴之象。

理气化痰,宁心安神。

导痰汤加减。

法半夏10g,茯苓12g,陈皮10g,枳实10g,制南星5g,鱼腥草30g,葶苈子(布包)20g,浙贝母10g,炙远志10g,炒酸枣仁10g,竹茹10g。

文章转自悦读中医

所有内容归原作者所有









































白癜风诚信医疗
白癜风品牌影响力单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pz/3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