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甘发散为阳——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辛味甘味药能发散的,其药性属于阳。例如桂枝、防风的性味辛甘,能发汗解肌。行——分内服外用两种。内服的膏剂,是用药物加水,再三煮熬,滤去渣滓,加入冰糖、蜂蜜等,熬成稠厚的膏,可长期服用。膏剂有补养治疗用,常用于慢性疾病或身体虚弱者。外用油膏,一称药膏,把蜂蜡加入棉子油或花生油中,加热溶化,乘热加入药物细粉,不断搅拌,待冷凝即成。如有饮片,须先把油烧开,将饮片炸枯,去渣再加入药物细粉。冰片、樟脑等容易挥发的药,可在油膏冷后加入搅匀。外用药膏一般用来外涂皮肤疮疡疥癣等。性能——概指“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等而言,实际就是药物的作用。修事——语出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即炮制。清·张仲岩着有《修事指南》。修治——语出宋·庞安时《伤寒总病论》。该书中有《修治药法》,即炮制。宣剂——宣可去壅,加生姜、橘皮之类。宣是散的意思,壅是郁塞的病。如胸中胀闷、呕吐、恶心等症,可用“二陈汤”(陈橘皮、半夏、茯苓、甘草),利气散郁。如果是胃有痰饮,还可以用“瓜蒂散”等吐法,也是宣的另一种方式。烊化——凡芒硝(或玄明粉)、饴糖、蜂蜜、阿胶(预先加水炖烊)都在药汤煎成去滓后加入,再把药罐搁火上稍煎,使芒硝等完全熔化于药汤内。至宝丹、抱龙丸等,放在小盏内,药汤浸,用汤匙轻按,使它烊化,再内服。阴阳水(生熟水)——即生水与熟水混合。引经报使——指某些药物能带引其它药物到达病变部位的作用,好象向导一样,所以叫做引经报使。一种是引向经脉,如太阳经病,用羌活、防风为引;阳明经病,用升麻、葛根、白芷为引;少阳经病,用柴胡为引;太阴经病,用苍朮为引;少阴经病,用独活为引;厥阴经病,用细辛、川芎、青皮为引。这种引经的说法是不可靠的,因为药性不是每一种病都适合的。例如少阴病四肢寒冷,手足屈曲而睡,精神衰乏,脉沉须用附子、干姜、甘草等回阳救逆,就不能用独活这种发表药。另一种是引向疾病所在。例如咽喉病须用桔梗载药上浮,到达咽喉部;又如治下肢病用牛膝为引,治上肢病用桑枝为引。只能认为这些药治疗咽喉、下肢、上肢的某些病有效,如果认为必须用这些药为引,那就不切合实际了。饮——汤剂需要冷服的,叫做饮,如香薷饮。不规定时间饮服的叫做“饮子”,如《宣明论》的地黄饮子。厚腻药物稍煎一、二沸即取汁饮服的,后世称为“浊药轻投”。饮片(咀片)——药材经过加工处理后,成为片、丝、块、段等形式,便于煎汤饮服。涌吐禁例——有以下情况的,不宜使用吐法:手足寒冷的;脾胃虚弱,面色萎黄,脉微弱或虚大无力的;气虚而胀,不能运化,不可误认为实证;虚喘不安;脚气冲心的;病人恶寒而不想盖衣被的,这是内真热而外假寒;孕妇;老人虚弱的;产后;失血患者。以上不宜用吐法的仅是举例。燥剂——燥可去湿,如桑白皮、赤小豆之类。例如水肿病,水湿停蓄于皮肤间,面目四肢都肿,脘腹胀满,气喘,小便不利,可用“五皮饮”(桑白皮、陈橘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赤小豆桑白皮汤”(即以上二味)也可治水湿停蓄于皮肤间的水肿。一般所说的燥湿多指袪中焦湿邪。寒湿用“苦温燥湿”,如苍朮、厚朴等;湿热剂“苦寒燥湿”,如黄连、黄柏等。蒸——将药物放在蒸笼中隔水蒸熟,以便于制剂,如茯苓、厚朴蒸后才易于切片。或加酒拌蒸,加大黄、地黄经蒸制后,熟大黄的泻下作用减弱,熟地黄由生地的凉血变为温性而补血。蒸露——有些药物通过蒸馏法而制成药露。加金银花露、藿香露、薄荷露等。制绒——将药材的纤维捣成绒状,使其易于点燃,如把艾叶制成艾绒,用于灸法。制霜——种子类药材去油后的粉末,加巴豆霜、苏子霜、杏仁霜等。某些药材析出的桔晶,加柿霜。某些动物药去胶后的骨质粉末,如鹿角霜。治削——语出《金匮玉函经》。包括药材的去杂、切削等操作技术。如:“挑拣”:除去非药用部分,保留药用部分,加桑螵蛸去梗、牡丹皮去心。“颠簸”:用柳条或竹制工具,上下左右振动;除去药材中泥土、灰渣杂质。“筛”:用以区分药物大小和清除杂质,选用不同孔径的竹筛、铜筛、马尾筛。“刷”:刷去药物表面的绒毛、尘土等。“刮”:用金属或角质的工具,除去药物表面的非药用部分,加肉桂、厚朴去粗皮、虎骨去筋肉。“捣”:用石、铁或铜制的臼和捣杵,用以捣碎或去皮,加白果、词子去皮。生石膏、龙齿等捣碎。“碾”:多用铁制的药碾子把药物研成粉末。“镑”:用特制镑刀将药物削成薄片,如犀角、羚羊角等。“切”: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切碎、切块、切丝、切段、切节、切片等。炙——即将药材与液体辅料共炒,使辅料渗入药材之内,也称“合炒”。酒炙:多用黄酒,个别用白酒。有二种方法,一是先将药材与酒拌匀,再加热炒至微黄;二是先将药材炒至微黄,再将酒喷入微炒。加炙制当归、川连等。醋炙:用米醋炙。如炙制香附子、三棱等。盐炙:先将盐加水溶化,再与药材同炒。加炙制橘核、杜仲等。姜炙:先将姜捣烂取汁,再与药材同炒。如炙制竹茹等。蜜炙:将药材与蜜拌匀后,再加热同炒。加炙制甘草,枇杷叶等。米泔水炙:用米泔水浸后再炒。如炙制苍朮等。羊脂炙:取羊脂与药材同炒,如炙制淫羊藿等。童便炙:取药材与童便同炒。如炙制香附子等。鳖血炙:先将鳖血加少量清水与药材同拌匀后,放置一小时左右,同入锅中炒至变色即可。加鳖血炙柴胡等。矾炙:先将矾加水溶化,喷入炒热的药材中,再同炒至干。如炙制郁金等。药汁炙:取药材与药汁同炒,如甘草汁炙吴茱萸等。辅料指制药时的辅助物质。液体辅料如酒、醋等,非液体辅料如淀粉、糖、盐等,但盐也可以溶于水而变成为液体辅料。中草药——一般认为中药书上有记载、中药店经常出售的中药商品,与民间或草药医使用的草药,合称为中草药。其实草药有些还是有记载的,或古来开始是草药,以后成为经常和比较普遍使用的中药,所以中药与草药也很难划分,因而现在常合称为中草药。重方——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卸先用奇方,病不去,再用偶方。重剂——重可去怯,磁石、朱砂之类。重是质重药能镇坠、镇静。怯是精神紊乱,惊恐健忘。如癫痫病用“磁朱丸”(磁石、朱砂、神曲)治疗。煮——将某些药物放在清水内或液体辅料(加醋、药汁等)内略煮,可减弱其毒性或使药物纯净。如莞花用醋煮,可减弱它的毒性;朴硝夹杂泥土杂质,加果用白萝卜同煮后冷却,成为玄明粉,质量比朴硝纯净。煮散——把药物制成粗末的散剂,加水煮汤,去渣服用,叫做煮散。

▼-还可以看-▼

:《中医基础理论》全套课程

:《中医诊断学》全套课程

:《中医儿科学》全套课程

:《本草传奇故事》全集!(图文并茂,收藏版)

纪录片推荐:基础解剖学(教学视频)

▼更多精彩推荐,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pz/4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