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一
大医精诚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欢迎大家和坨坨一起学习中药和方剂等中医知识,希望大家可以坚持下去,让我们见证积跬步以致千里的神奇! 中药(一)茯苓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其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可治疗水肿、痰饮、脾虚泄泻、心悸、失眠等病症。 药性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11th 功效 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 临床应用1.水肿。本品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治脾肾阳虚水肿,可与附子、生姜同用,如真武汤(《伤寒论》);用于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与滑石、阿胶、泽泻合用,如猪苓汤(《伤寒论》)。 2.痰饮。本品善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可治痰饮之目眩心悸,配以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饮停于胃而呕吐者,多和半夏、生姜合用,如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 3.脾虚泄泻。本品能健脾渗湿而止泻,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茯苓味甘,善入脾经,能健脾补中,常配以人参、白术、甘草,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 4.心悸,失眠。本品益心脾而宁心安神。常用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多与黄芪、当归、远志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若心气虚,不能藏神,惊恐而不安卧者,常与人参、龙齿、远志同用,如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用法与注意 煎服,9~15g。虚寒精滑者忌服 来源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野生或栽培,产云南者称“云苓”,质较优。多于7~9月采挖。 “一方试病,妙诩青囊”郑观应《盛世危言·医道》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清·喻昌《医门法律·自序》) 图文:网络 编辑:Jeff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pz/753.html
- 上一篇文章: 匠心创建民族制药国家品牌真诚期待
- 下一篇文章: 练习丨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每日一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