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下面对本工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通病提出预防及治理方法。 (1)天然大理石墙、柱面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接缝不平,板面纹理不顺,色泽不匀产生原因: a.基层处理不合质量要求,对板材质量的检验不严格。 b.镶贴前试拼不认真。 c.施工操作不当,特别是分次灌浆时,灌浆高度过高。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 a.镶贴前先检查墙、柱面的垂直平整情况,超过规定偏差应事先剔除或补齐,使基层到大理石板面距离不小于5cm,并将墙、柱面清刷干净。浇水湿透。 b.镶贴前在墙、柱面弹线,找好规矩。 c.事先将有缺边掉角、裂纹和局部污染变色的大理石板材挑出,再进行套方检查,规格尺寸超过规定偏差,应磨边修正,阳角处用的大理石板,如背面是大于45°的斜面,还应剔凿磨平至符合要求才能使用。 d.按照墙柱面的弹线进行大理石板试拼,对好颜色、调整花纹,使板与板之间上下左右纹理通顺,颜色协调,缝子平直均匀。试拼后,由上至下逐块编写镶贴顺序号,再对号镶贴。 e.镶贴小规格块材时,可采用粘贴方法;镶贴大规格板材(边长大于40cm)或镶贴高度大于1m时,须使用安装方法。 f.待石膏浆凝固后,用1:2.5水泥砂浆(厚度一般为8~12cm)分层灌注,每次灌注不宜过高。 2)开裂 产生原因: a.当大理石板的色纹、暗缝或其他隐伤等缺陷以及凿洞开槽处,受到结构沉降压缩变形外力后,当外力超过板材薄弱处的强度,加上应力集中。 b.当大理石板镶贴在外墙面、紧靠厨房、浴厕等潮气较大的部位时,安装粗糙、板缝灌浆又不严实,侵蚀气体和湿空气易透入板缝,使钢筋网和挂钩等连接件遭到锈蚀,产生膨胀,给大理石板一种向外的推力。 c.大理石镶贴墙、柱面时,上下空隙较小,当结构受压变形,大理石饰面受到垂直方向的压力。 d.在大理石镶贴的外墙面,当接缝不实,潮气侵入,冬季在寒冷地区造成结冰,体积膨胀使板材开裂。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 e.在墙、柱等承重结构面上镶贴大理石板时,应待结构沉降稳定后进行;安装顶部和底部大理石板时,应留有适当的缝隙。 f.安装大理石板,灌浆要饱满,接缝缝隙应不大于0.5~1mm,嵌缝要严密,板材不得有缝隙、缺棱掉角等缺陷。 g.因结构沉降引起的开裂,待沉降稳定后,视不同程度,采取补缝或更换。 h.非结构沉降引起的开裂,随时采用水泥色浆掺胶修补,色浆的颜色应尽量做到与修补的大理石表面接近。 3)墙面腐蚀,空鼓脱落 产生原因: 大理石是一种变质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约占50%以上,杂有其他成分则呈不同的颜色和光泽,例如白色碳酸钙、碳酸镁,紫色含锰,黑色含碳或沥青质,绿色含钴化物,黄色含铬化物;红褐色、紫色、棕黄色含锰及氧化铁水化物等。大理石中一般都含有许多矿物和杂质,在风霜雨雪、日晒下,容易变色和褪色。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遇到水气时能生成亚硫酸,然后变为硫酸,与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发生反应,在大理石表面生成石膏。石膏易溶于水,且硬度低,使磨光的大理石表面逐渐失去光泽,变得粗糙、产生麻点、开裂和剥落。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 a.室外大理石墙面压顶部位,要认真处理,保证基层不渗透水。操作时,横竖接缝必须严密,灌浆爆满,每块大理石板与基层钢筋网接应不少于四点。设计上尽可能再顶部加雨罩,延长使用寿命。 b.将空鼓脱落的大理石板拆下,重新安装镶贴。 c.采用环氧树脂钢螺栓锚固法。 (2)木贴面板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颜色不均匀,木纹突变或局部开胶产生原因: 由于材质本身不匀或树种混杂,以及油漆不好,过分潮湿等都会造成颜色不均匀。当树根与树梢方向不顺时,则易造成木纹突变。若局部受潮、脱胶就造成开边或局部有轻微凸起。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施工安装前应对板的颜色、木纹等进行挑选排列,达到颜色均匀,并统一将树根向下,树梢向上,使木纹通顺、自然。在施工和使用过程均应注意防止局部渗水;油漆时板表面一定要干净、干燥,并涂刷得薄而均匀。 (3)木墙裙、木贴脸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木搁珊与墙体固定不牢,安装不平整、分格档距不合要求产生原因: a.结构施工没有考虑与装修的配合,为装修创造必要的条件。 b.混凝土墙体施工时,预留门窗洞口尺寸位置不准确,或因模板变形,洞口尺寸产生了较大偏差。在配制木搁栅时,又没适当处理,给安装筒子板、贴脸板造成困难。 c.木搁栅料含水率大或未防潮使搁栅受潮,造成木搁栅产生变形。 d.木搁栅排档不均匀,使铺钉面层时出现不平或松动。 e.筒子板木搁栅根部因操作困难,没有用方尺靠方,而产生误差,使筒子板迎面不方。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 a.在结构施工前,认真熟悉图纸,对设置预埋件的规格、部位、间距及装修预留量等要作详细交底。 b.木搁栅料的含水率应小于15%,厚度应大于20mm,并不得有腐朽、疖疤、劈裂及扭曲。 c.木搁栅安装前,应检查墙面洞口尺寸及位置,必要时应先进行修整。偏差较大时,则要从结构上修整。 d.检查预埋件是否符合木搁栅分档的尺寸、数量是否符合规定。 e.木搁栅必须与每一只预埋件固定牢。 f.筒子板的木搁栅一般分三片配制,上部一片,两边各一片。 g.木墙裙的木搁栅钉完后,横向根据墙面抹灰的标筋拉线找平;竖向掉线坠找直。 h.木墙裙再阴阳角处必须在拐角两个方向钉木楞。 (4)吊顶龙骨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木搁珊拱度不匀(吊顶搁栅下表面的拱度不均匀、不平整,搁栅周边或四角不平,经短期使用产生凹凸变形等)。 产生原因: a.吊顶搁栅材质不好,变形大,不顺直,又硬弯,施工中又难于调直;木材含水率过大,在施工中或交工后产生收缩翘曲变形。 b.不按规程操作,施工中吊顶搁栅四周墙面上不弹平线或平线不准,中间不按平线起拱,造成拱度不匀。 c.吊杆或吊筋间距过大,吊顶搁栅的拱度不易调匀,同时,受力后易产生挠度,造成凹凸不平。 d.受力节点结合不严,受力后产生位移变形。 e.吊顶搁栅接头装钉不平或接出硬弯,直接影响吊顶的平整。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 a.吊顶应选用比较干燥的松木、杉木等软质木材,并防止受潮或烈日暴晒;不宜用桦木、色木及柞木等硬质木材。 b.吊顶搁栅装钉前,应按设计标高在四周墙壁上弹线找平;装钉时,四周以平线为准,中间按平线起拱,起拱高度应为房间短向跨度的1/,纵横拱度均应吊匀。 c.搁栅及吊顶搁栅的间距、断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木料应顺直;木料在两吊点间如稍有弯度,弯度应向上。 d.各受力节点必须装钉严密、牢固。 e.吊顶内应设置通风窗,使木骨架处于干燥环境中;室内抹灰时,应将吊顶人孔封严,待墙面干后,再将人孔打开通风,使吊顶保持干燥环境。 f.如吊顶搁栅拱度不匀,局部超差较大,可利用吊杆或吊筋螺栓把拱度调匀。 g.如吊筋未加垫板,应及时安设垫板,并把吊顶搁栅的拱度调匀;如吊筋太短,可用电焊将螺栓加长,并重新安好垫板、螺母。再把吊顶搁栅拱度调匀。 2)主龙骨、次龙骨、纵横方向线条不直 产生原因: a.主龙骨、次龙骨受扭折,虽经修整,仍不平直。 b.挂铅线或镀锌铁丝的射钉位置不正确,拉牵力不均匀。 c.未拉通线全面调整主龙骨、次龙骨的高低位置。 d.测吊顶的水平线误差超差,中间平线起拱度不符合规定。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 a.凡是受扭折的主龙骨、次龙骨一律不宜采用。 b.挂铅线的钉位,应按龙骨的走向每间距1.2m射一枚钢钉。 c.一定要拉通线,逐条调整龙骨的高低位置和线条平直。 d.四周墙面的水平线应测量正确,中间按平线起拱度1/~1/。 (5)石膏板吊顶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拼板处不平整 产生原因: a.操作不认真,主、次龙骨未调平。 b.选用材料不配套,或板材加工不符合标准。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 a.先安装主龙骨,并拉通线检查其是否正确,然后边安装板边调平。 b.应使用专用机具和选用配套材料,可保证加工板材尺寸符合标准,减少原始误差和装配误差。 2)罩面板大面积不平整,挠度明显 产生原因: a.由于未弹线,导致吊杆间距偏大,或吊杆间距忽大忽小等,吊顶构造不符合要求。 b.龙骨与墙面间距偏大,致使吊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挠度暴露较为明显。 c.次龙骨间距偏大,也会导致挠度暴露明显。 d.采用螺钉固定时,螺钉与石膏板边的距离大小不均匀。 e.次龙骨铺设方向不妥,不是与板长边垂直,而是顺着罩面板长边铺设,不利于螺钉排列。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 a.按规定在楼板底面弹吊杆的位置线,按罩面板规格尺寸确定吊杆间距。 b.从稳定方面考虑,龙骨与墙面之间的距离应小于mm。如选用大块板材间距以不大于mm为宜。 c.在使用纸面石膏板时,自攻螺钉与板边或板端的距离不得小于10mm,也不宜大于16mm,因为受到龙骨断面所限制。板中间螺钉的间距不得大于mm。 d.铺设大块板材时,应使板的长边垂直于次龙骨方向,以利于螺钉排列。 (6)大理石地面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地板面空鼓 产生原因: a.基层清理不干净或浇水湿润不够,造成垫层和基层脱离。 b.垫层砂浆太稀或一次铺得太厚,收缩太大,易造成板与垫层空鼓。 c.板背面浮灰未清刷净,又没浇水,影响粘结。 d.铺板时操作不当,锤击不当。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 a.基层必须清理干净,并充分浇水湿润,垫层砂浆应为干硬性砂浆;粘贴用的纯水泥浆应涂刷均匀,不得用扫浆法。 b.预制板和石板背面必须清理干净,并刷水事先湿润,待表面稍晾干后方可铺设。 c.当基层较低或过凹时,宜先用细石混凝土找平,再垫1:3~1:4干硬性水泥砂浆,厚度在2.5~3cm为宜。铺放板材时,宜高出地面线3~4mm。 d.做好初步试铺,并用橡皮锤敲击,既要达到铺设高度,也要使垫层砂浆平整密实。 e.板材铺设24h后,应洒水养护1~2次,以补充水泥砂浆在硬化过程中所需水分,保证板材与砂浆粘结牢固。 f.浇缝前应将地面扫净,并把板材上和拼缝内松散砂浆用开刀清除掉,灌缝应分几次进行,用长把刮板往缝内刮浆,务使水泥浆填满缝子和部分边角不实的空隙。灌缝24h后再浇水养护,然后覆盖锯末等保护成品进行养护。 2)接缝不平,缝子不匀 产生原因: a.板块材料本身有厚薄、宽窄、窜角、翘曲等缺陷,事先挑选又不严格。 b.各个房间内水平标高线不一致。 c.板块铺设后,成品保护不好,在养护期间过早上人。 d.拉线或弹线误差过大。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 a.应由专人负责从楼道统一往各房间内引进标高线,房间内应四边取中,在地面上弹出十字线。 b.铺贴时,应先安装好十字线交叉处最中间的一块板材作为标准,若以十字线为中缝时,也可在十字线交叉点对角处安设两块标准块。标准块为整个房间的水平标准及经纬标准,应用90°角尺及水平尺仔细校正。 c.从标准块向两侧和后退方向顺序铺贴,并注意随时用水平尺和直尺找准。缝子必须通长拉线,不能有偏差;铺设前分段分块尺寸要事先排好定死,以免产生游缝、缝子不匀和最后一块铺不下或缝子过大的现象。 d.板材应事先用套尺检查,对有翘曲、拱背、宽窄不方正等缺陷的板挑出不用,或在试铺试认真调整,用在适当部位。 3)色泽不均匀(水磨石、大理石板颜色不一致) 产生原因: a.选材不认真。 b.试铺工作马虎,在颜色上没有做好适当调配。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 a.按质量标准认真选购材料。 b.认真做好试铺调色工作。 (7)地毯地面铺设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表面不平整,起鼓、皱褶 产生原因: a.地毯打开时出现起鼓现象,又未卷回头重新铺展。 b.地毯铺设时,推张松紧不匀,铺设不平伏,出现松弛状。 c.基层墙边阴角处地板木条上的抓钉未能抓住地毯,出现波浪状,易产生皱褶。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 a.地毯打开时出现起鼓现象,必须立即卷回头,再重新平稳展开,要注意表面平坦。 b.铺设地毯时必须用“膝撑”逐段逐行推张地毯,使之既拉紧,又平伏地面,并随即用钢钉锚固,防止松弛。 c.在墙边阴角处地毯应裁剪合适压进墙边,并用扁铲敲打,让地板木条上的抓钉能真正抓住地毯。 2)花饰不对称 产生原因: a.对于铺设的地毯,未进行周密地观察研究,没有区分无花饰和有花饰地毯的特点而盲目操作,两块连接的地毯花饰不对称。 b.由于选购的地毯规格与房间的铺设面积不相符,如为了两块连接的地毯花饰对称,需要切掉不对称的部分,造成地毯面积不够,于是马虎铺设。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 a.根据铺设面积,合理的选购适当规格的地毯,须注意,如果是花饰地毯应考虑保留余量。地毯铺设前,应先进行周密的观察研究。花饰地毯的拼接于与裁切要恰当。在接缝处用胶烫带细心粘贴,并将接缝辗平、压实,不能搭缝或离缝。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yl/10668.html
- 上一篇文章: 综合商业办公楼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金普华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