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的方法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7375991.html

于山河岁月沉淀千载的民间故事

流淌着中华民族最朴素的文化血液

她们如此古朴而生动

并将,经久不息

国脉华医大师们重用虫类药

治疗中医急症、疑难杂症、慢性重症、综合病症

临床经验丰富,见解独到

疗效卓著,堪称杰出大家

龙骨,中药名。为古代哺乳动物象类、犀类、三趾马、牛类、鹿类等的骨骼化石。由磷灰石、方解石以及少量粘土矿物组成。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具有镇心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之功效。常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惊痫癫狂,头晕目眩,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久泻久痢,溃疡久不收口及湿疮。

关于龙骨的传说一

中药里常用的龙骨、龙齿,其实是古代动物的骨骼化石。龙骨的主要作用是镇惊,敛汗涩精,固肠止泻。早在战国时期的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即认为龙骨能治疗泻痢,便血,惊痫,白带过多等疾病。而东汉时期医家张仲景则创制了桂枝龙骨牡蛎汤(由桂枝、龙骨、牡蛎、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用以治疗心悸、神昏等神经衰弱的症状。

在这些治病的龙骨中,还蕴含着一个重大的发现。清代光绪年间,河南安阳有一个理发匠,身患疮疖而无钱买药医治,就用捡来的骨片碾成粉,敷在疮上,不久脓水被吸干,伤口也就痊愈了。他请教过大夫,说这甲骨片就是中药龙骨,于是他四处收集这种骨片,卖给药铺。后来,一个叫王懿荣的官员患了疟疾,也按医生的处方从药店中抓来了龙骨等药物。当查验药物时,他发现在这些龙骨上有刀痕,仔细一看,是一些像文字的符号,与殷商青铜器上的铭文竟然十分相似。原来这些甲骨是商代占卜所用的骨片,上面的文字即是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于是,这些刻字的甲骨也身价倍增,成为了研究历史的重要线索。

关于龙骨的传说二

《本草纲目》中记载,龙骨有镇慑鬼神之效,虽然这么说,但现代人谁会相信这些化石能驱邪避鬼,别说大家,咱现代中医自己都不相信。

但我最后要说的,就是今天听到一个退休的老医生在门诊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医院的后门是枣子巷,那一片都是四川省地矿局的家属楼,在八十年代,地矿局保卫科的老医院住院,老先生当时正好管这个床,说巧不巧,那一床的病人刚去世,那保卫科的科长还看着病人的尸体被运出去,因为没其余床位了,就只有安排他住刚死过人的那张床,保卫科长也浑不在意,笑着对医生说,没事儿,我都是靠枪吃饭的,还怕这些。

不过一个星期后,保卫科老科长紧张地找到了医生,说,医生,给我换个床吧!那床邪乎!我几乎一个星期晚上都没睡觉了!医生一听就奇怪了,问,你怎么了?老科长说,我每晚要入睡的时候,朦朦胧胧中,就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孩子爬上来,使劲压我胸口,压的我喘不过气,睡下来他就出现,我最开始以为是幻觉,结果这一个星期都这样,实在是绷不住了。医生也不相信,就说,你这肯定是幻觉,你本身就是个肺心病,躺着睡觉的时候本来就有可能出现心慌憋闷。老科长说,不是不是,最开始我也以为是,来医院用了药以后,已经能睡平,平躺着一点都不心慌心累了,白天睡都没事儿,就是晚上不安生!医生嘴里面说,要相信科学,你这个是幻觉,没事儿,我给你开副中药,吃了就会好一些了。病人听了,也只好无奈回病床去了。老先生自己却琢磨开了,这事儿啊,的确有些怪,他想到龙骨本身有镇静安神的作用,而且《本草纲目》记载,龙骨也能祛邪,干脆试一试,于是就在病人的中药里面,加入了龙骨这一味药。病人服用后,再也没出现过这种鬼压床的现象。

中医啊,就是在这些地方说不清道不明,要真把这些东西当糟粕丢掉的时候,又偶尔会出现一奇异的事情,似乎在提醒现在的中医,老祖宗的东西,不要这么急于去否定,不去学习它,至少要了解它,它是一扇通往奇异世界的大门。

《五十二味虫药故事系列17》(摘要)

龙骨文献

性状:性平,味甘。归经:肝、心、肾、大肠经。功能:镇心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主治: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惊痫癫狂、头晕目眩、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久泻久痢、溃疡久不收口及湿疮等症。

编后语:人类不能没有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提升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日后上学读书所带来的爆发力还要绵久和强大。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我们虫药的老先生们带你一起感受民间文化遗产,聆听中国民间故事。今天讲的是《五十二虫药故事系列17》——龙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yl/6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