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湿疹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失眠让人很痛苦,它不仅可以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记忆力不集中等症状,而且还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严重一点的会导致精神分裂。失眠该怎么治?下面我们就这一个问题作一个理论上的分析,和实用的操作方案。

  就人体而言,无非是水火二字,水对应着肾,火对应着心,人体的能量主要来源就是氢氧化合反应,心对应着氧,即通过血液把氧运送到全身各处,肾主水,而大自然变化主要是通过作用于人体的水使组织液产生自由氢质子来影响人体的,因此,肾与氢有关。氢和氧化合形成水并产生能量,才能够使人体正常运转。按照中医的话来说,就是水火既济则安康,水火不济则疾病,而失眠就是一种典型的水火不济症,即肾水不能通过肝左升,心火不能通过肺右降,水火不交则失眠。

 

  水火既济的“既济”一词出于《易经》,即坎上离下相济之意;交通心肾一说,也源于《易经》“天地交,泰”,泰为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坤上。天本在上,地本在下,现天降下、地上承,形成天地交汇,心肾之间同天理也。如《黄帝内经》已用阴阳水火升降、五行生克制化来阐述心肾二脏的依存对立关系。《素问·宣明五气篇》日“咸走血??苦走肾”,《素问·五脏生成篇》“心之合脉也??其主肾也”。《伤寒论》少阴病的立方论治开心肾同治之先河,“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方中黄芩、黄连直折心火,阿胶入通于肾,合鸡子黄通于心,滋润离宫之火,是交通心肾的良方,至今仍广泛使用。

  唐宋金元时代对心肾相交理论进行了充实与完善,如《千金方》提出“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格致余论》日:“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同时从中医学整体观念出发,强调了脾在心肾相交中的枢纽作用。明代对于心肾相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其机制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如《周慎斋遗书》云:“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肾属水,水性润下,如何而升?盖因水中有真阳,故水亦随阳而升至心,则生心中之火。心属火,火性炎上,如何而降?盖因火中有真阴,故火亦随真阴而降至于肾,则生肾中之水。升降者水火,其所以使之升降者,水火中之真阴真阳也”。

  失眠都和水不能升,火不能降有关。而形成这种状态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

  1、心脾血虚

  1.1主要症候:不寐兼见面色少华、体倦神疲、饮食无味、心悸健忘、舌淡苔薄、脉象细弱。可见于神经官能症。

  1.2症候分析:思虑劳倦过度伤及心脾,阴血耗亏,不能奉养心主,以致心神不安而成失眠。面色少华、舌质色淡者,血不上荣之故。饮食无味、体倦神疲者,脾失健运之故。

  1.3治疗法则:滋养心脾、益气生血。

  1.4处方用药:归脾汤加砬: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炒枣仁、远志、元肉、木香。养心安神,理气醒睁。

  2、肝阳偏亢

  2.1主要症候:不寐兼头昏、头胀、目糊目赤、面红升火、兴奋易怒、舌偏红,脉弦或弦细。可见于神经官能症、高血压。

  2.2症候分析:肝阴不足,不能制约肝阳,而使肝阳升动太过,故见头昏头胀痛、兴奋易怒。肝开窍于目,故目赤目糊.肝阳扰动、故不得卧。

  2.3治疗法则:清肝安神。

  2.4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芪、枝子、柴胡、当归、生地、炒枣仁、夜交藤、远志、珍珠母、龙齿、竹叶。

  3、阴虚火旺

  3.1主要症候:不寐兼见心烦、耳鸣烦热、咽干口燥、梦遗腰酸、舌质红、脉细数。可于神经官能症。

  3.2症候分析:肾阴耗伤,不能承于心,肾不交,则心火独亢、神志不宁、故而失眠、心火旺;故而心烦,咽干烦热,舌红;肾阴虚故梦遗、腰酸耳鸣。

  3.3治疗法则:滋补肾阴、清心降火。

  3.4处方用药:朱砂安神汤加减,知母、黄柏、生地、芋肉、山药、柏子仁、炒枣仁、茯苓、朱砂。滋补肾阴,泻心火而安神。

  4、胃中不和

  4.1主要症候分析:不寐、胸膈气闷、暖气不舒、脘腹胀痛、舌苔腻、脉滑。

  4.2症候分析:饮食不节、肠胃受伤、宿食积滞或积为痰热,引起胃气不和而卧不得安,宿食内停;升降受阻。故胸膈气闷,脘腹胀痛,舌苔腻脉滑。

  4.3治疗法则:和胃消导,化痰清热。

  4.4处方用药:先用保和丸消导积滞,继用半夏秫米汤加减和胃安神。如兼见痰多胸闷、目弦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者,乃痰热内阻,可用湿胆汤化痰清热。

  5、痰火扰心

  5.1主要症候:心烦失眠、寐则恶梦纷纭、易惊易醒,兼见胸中躁动烦热、时时悸动、脘腹痞痛、饮食少思或兼头痛、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小便赤热,兼精神抑郁、或兼性情急燥,甚至时悲时喜,言语无伦,或兼咳嗽多痰、恶心呕吐、舌质红绛、苔少或黄腻、脉弦大滑数。

  5.2症候分析:此多为思虑太过、所求不得,肝气被郁、脾运失健,水谷之湿生痰,或久嗜酒肉肥甘多湿之品,湿聚不化,演为痰,痰郁而化火,遂生上述种种证候。

  5.3治疗法则:化痰清热,利湿和胃。

  5.4处方用药:黄连温胆汤,用竹茹涤痰开郁,以清胃脘之痰热;甘草生姜,调胃以安其正;茯苓渗湿、半夏燥湿、陈皮理气而肋脾运湿,共奏祛湿燥痰之功;积实宽中下气,能除三焦之痰壅,加黄连或清热燥湿、泻心火除烦,故全方有燥湿化痰、泻火除烦、清心宁神的作用,适用于痰火上忧而心烦不寐者。根据证候,随症加减,心烦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者加黄连、山枝,消化不良加神曲、山楂;便秘加大黄,多梦纷纭加合欢皮、夜交藤。

猜你喜欢:

别让华佗在世也不合法!

世界上最奇葩的教育——中医

民间中医都是“非法行医”成长起来的!

欲复兴中医,先废除中医医师制度!

公号主人赵伟民简介,实践出真知!

不请民间中医出山,中医绝对没戏!

科学正在追赶中医,中医将变成科学前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yp/10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