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全愈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龙胆泻肝丸”是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李东垣的方子,我们现在吃的“补中益气丸”也是出自他的手。“龙胆泻肝丸”含有龙胆草、山栀、黄芩、木通、车前、当归、生地、柴胡、甘草、泽泻等中药,现在多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鼻前庭及外耳道疖肿、高血压。对那些属于中医说的“肝胆实火上炎”的确实有去火的效果。对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囊炎、带状疱疹等属于肝胆湿热内蕴,以及急性肾盂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盆腔炎、急性前列腺炎等属于“肝胆湿热下注”的效果也非常好。

关于龙胆泻肝丸的负面报道,笔者翻阅了大量资料,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龙胆泻肝丸可致肾损害,其原因是龙胆泻肝丸内含有“木通”,而木通又含有“马兜铃酸”,马兜铃酸又被实验证实可致慢性肾损害。临床也有服用龙胆泻肝丸而导致肾损害的报道。目前已经出现临床医生怕惹麻烦而不敢使用,病友惧怕其毒副作用也不愿使用,也有要求停用龙胆泻肝丸的呼声。这使得一个传统的对肝胆实火、三焦湿热有良好疗效的方药被打入冷宫。

其实,龙胆泻肝丸对肾功能的损害,有一部分是不合理使用所导致的。众所周知: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有毒副作用,不论是中药,还是西药。观察一下“龙胆泻肝丸”的受害者,基本上都有长期服用的历史。中医药教材中郑重指出:“本方药多苦寒,中病即止,不宜久服。”而且还要求龙胆草、黄芩、栀子、生地均得酒炒,当归用酒拌,目的都是为了减少毒副作用,并一再告诫“非实火上盛,不可轻用”。青霉素的过敏反应比龙胆泻肝要大,能马上致命,之所以现在还很好的使用,因为大家都认真地做皮试,所以药的副作用完全可以避免,问题没出在药上,出在了使用者身上。

其二:俗话中的“缠腰龙”,就是带状泡疹,对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现在确实没有特效的西药,一般会求助于中医,通过改善病人体质增加抵抗力达到抵御病毒的作用,同时还能缓解症状。

但是即便没有“龙胆泻肝丸”的毒性问题,也并不是所有的带状泡疹都可以吃“龙胆泻肝丸”的。有的人本来身体就很弱,可能还有其他慢性病在身,他的带状泡疹就绝对不属于“龙胆泻肝丸”能治疗的“实火”。吃中药也要攻补兼施,扶正去邪,单独吃“龙胆泻肝丸”之类的去火药,暂且不说肾功能的影响,单就是带状泡疹也很难治好。

其三:一个病人得了慢性肝炎,用“龙胆泻肝丸”来保肝,结果肝没保住还把肾吃坏了。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首先是误解了中医的“肝”。中医之“肝”非西医之“肝”。西医的“肝”就是我们得肝炎的那个“肝”,位于右侧肋骨下边,有解毒的功能。中医的“肝”是个多种功能的综合,可能包括消化系统功能、造血系统功能、神经系统功能等等,所以西医的器官概念是解剖学上的,而中医的器官概念是功能总和。

同时,“龙胆泻肝丸”只适合治疗急性炎症,也就是中医所说“实火”时用的中药。肝炎却是个慢性病,龙胆泻肝丸不是针对肝炎病毒的,而是通过改善肝炎病人的体质达到“攘外”的效果。

综合来看,这个方子和人们的正确使用有大关系。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对临床已使用几百年,而临床早已证实确有良好疗效的中药——龙胆泻肝丸,因为有某些毒副作用而过分责难,而停止使用。

关于龙胆泻肝丸对肾功能有损害,我们在临床运用时就应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严格按照龙胆泻肝丸的适应证、用量及注意事项,合理使用,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其毒副作用的发生。

临床使用龙胆泻肝丸要切记“见证用药”,千万不能“见病(西医)用药”以及“中药西用”,即单纯从西医的辨病角度来运用龙胆泻肝丸,这就违反了中医的用药原则,就可能导致药物的毒副反应。

同时,本药非肝胆实火或肝胆湿热者勿用,忌用于虚证。如果“中药西用”不辨虚实,将其用于虚证,肯定会出现毒副作用。

另外,本药多苦寒之品,易伤脾胃,中病(证候缓解)即止,不宜久服(就如西医用抗生素,炎症缓解了,抗生素也就要停用),并且药量不能随意加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yp/6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