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病抓主症 胀痛在气 刺痛在血

辨证审兼夹 方随法立 药随证变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本病常见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属于中医学的“厥心痛”“真心痛”(《内经》)和“胸痹”(《金匮要略》)等病的范畴。本病的临床表现以膻中及左胸膺疼痛,突然发作或发作有时为特点。张老紧紧抓住其病的主症,以疼痛的性质来分析病位的在气、在血,病机的气滞、血瘀,做到辨病之一般;同时仔细辨别其人之兼表夹痰、阴虚阳虚诸证,做到辨证之特殊。力求认证准确,从而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病有主方,药无定式。方随法立,敢于守法,守病之定法;药随证变,善于守法,证变则药亦变矣。今试以张老验案二则说明病与证的辩证关系,守与变的辩证的关系。

张某,男,45岁,太原铁路局职工。门诊号:。年3月21日初诊:心慌气憋多年,近来左胸有针刺样疼痛,时发时止,右胁痛,后背困,有时头晕,口干欲饮,不饮水则胃脘痛,睡眠好,食纳及大便一般,尿黄。舌苔两边黄,中间光剥无苔,脉弦硬。西医诊断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血压/mmHg)。39/mmHg)。本证颇为复杂,既有胸阳闭阻,气失宣通,经络瘀滞,血脉不畅之胸痹,又有肝阳上亢之头晕,胃阴不足之脘痛。好在患者食纳尚好,后天未绝,睡眠好,得以休息,故尚有转机。但须抓紧时机,精心治疗,应以宣通心阳,理气化瘀为主,辅以养阴安神。处方:瓜蒌12克 薤白10克 生蒲黄6克 炒灵脂10克 远志6克 龙齿10克 苏梗10克 麦冬10克 花粉10克 辽沙参10克 白芍10克 柴胡5克 香附6克 丹皮10克 红花5克 桃仁5克 水煎服。

3月31日二诊:服上方6剂后,心慌,气憋,右上胸疼痛显著减轻,肝区不痛,头不晕,唯有口干,尿黄,脉弦而不硬。上方加减化裁,继服10剂。

4月9日三诊:初服上方后,效果很好,诸症均安。但于昨天心慌、气憋又发作,口仍干渴,时有头晕,舌中间仍光剥少津。原方柴胡减为3克,丹参加至12克,加石斛12克。水煎口服。

5月1日四诊:上方服10剂后,肝区痛已愈,心慌好,气还憋,劳累时背困,有时头晕,耳鸣,口干渴,近日又有梅核气发生,恶心,脉沉缓和。处方:瓜蒌12克 薤白5克 生蒲黄5克 炒灵脂6克 远志6克 龙齿15克 辽沙参12克 麦冬12克 玉竹10克 花粉12克 石斛12克 炙甘草5克 苏梗10克 水煎服。

5月14日五诊:服上方6剂后,诸症均减。劳累后右季胁痛,口干渴,有时头晕,左耳鸣,脉不弦,苔仍中间光剥少津。效不更方,上方加香附10克,菊花10克,白芍10克继服。此后一直照上方服数十剂,诸症逐渐痊愈。

年3月21日随访:患者因他病复来就诊时,讲诉去年治疗心脏病,愈后至此半年多来,上述诸症再未发作。

按:本案病情复杂,治疗棘手。对冠心病的辨证论治,张老以胀与痛分气、血。凡胸部憋胀为主者,病在气分,多为胸阳痹阻;凡疼痛明显者,病在血分,多为血瘀刺痛。本例患者,既有胸憋,又有刺痛,为气血皆病。薤白行气、散结,善通胸中之阳;瓜蒌开肺、降火、化痰,善开胸结。二药合用,行气、开胸,为仲景治疗胸痹的主药。五灵脂化瘀、活血,蒲黄破血,合用为失笑散,乃活血行瘀,散结止痛,治疗心痛的名方。本例气血同病,故四药合用。但患者尤有头晕、耳鸣、胁痛、脉弦硬等肝气郁结、肝阳上亢的征象,故用柴胡、白芍、苏梗、香附疏肝理气,龙齿、远志镇肝安神,兼助薤白、瓜蒌理气开胸。患者口干欲饮,不饮则胃脘疼痛,又征之于舌,舌苔中间光剥无津,是胃阴大伤的明证,故加辽沙参、麦冬、花粉滋养胃阴,以护后天之本,兼制薤白温燥伤津。加丹参、桃仁、红花以助失笑散活血化瘀,治疗心痛。如此复杂的病情,绝非专药速愈之证,故必须做到用温燥之药,而不伤津液;用滋补之品,而防滞腻之弊;用开泄药,防伤元气,才能保证患者长期服药,坚持治疗,使药性并行而不悖,缓缓收功。如果稍有偏激则恐病未去而正已伤矣。故“用药如用兵”,必须熟悉药性,仔细衡量,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方某,男,62岁,干部。门诊号:。病史概要:年体检中发现有慢性气管炎,轻度肺气肿,升主动脉增宽,左心室增大。年12月3日,由于用脑过度,饭食过量,吸烟太频,突然头晕心烦,恶心呕吐,心前区剧烈疼痛,突发心肌梗死,血压急剧下降(50/30mmHg),脉搏36次/分。病势危急,医院抢救,始转危为安。年春节前,医院,以西药为主,配合服中药(冠心二号为主方)。到年8月中旬,虽然血压基本正常,但仍不稳定,依然胸闷,气短,心绞痛每日发作两三次,每次几秒至几分钟,于是转到北京治疗。医院,医院,皆以中西医结合办法医治年余,血压渐趋稳定和正常,但心绞痛每天仍有发作,一日2~3次,每次3~5秒至1~2分钟,偶尔可达十几分钟,时伴见头晕。以后又经杭州、上海、太原等地治疗,心绞痛一直未控制。

年3月11日初诊:患者被人搀扶而来,摇头,歪嘴,口角流涎,言语不清。左胸部疼痛、憋胀,近日稍好,气短,时有心慌,睡眠尚好,多梦,口干咽燥,左手冷,右手热,左膝痛,食欲一般,大便如常,小便频急、色黄,有尿不尽的感觉,尿时灼痛。脉弦急,左脉较右虚弱。舌苔薄白,舌质稍赤,舌中间有一道光剥无苔。诊为胸阳不振,络脉瘀滞为主,兼有肾气不固。治以振胸阳、化瘀滞,辅以固肾安神。处方:瓜蒌12克 薤白10克 生蒲黄6克 炒灵脂10克 丹参12克 桃仁6克 当归10克 远志6克 炒枣仁12克 麦冬10克 菟丝子15克 甘草梢5克 竹叶10克覆盆子10克 枸杞子10克 川牛膝10克 水煎服。

4月20日二诊:上方经11次增损,服20余剂,左胸部疼痛无明显减轻,睡眠较好,咳嗽有痰,舌苔薄稍黄,脉沉而不弦。仍遵原法,上方加红花6克,元胡10克,茯苓10克,七爪红6克,胆星6克,半夏10克,去麦冬、竹叶、覆盆子、枸杞子、川牛膝,水煎服。

5月25日三诊:上方7次加减化裁,左胸部疼痛,疗效仍不明显,23日心绞痛又剧烈发作一次,猛烈窜痛,持续三四分钟,有时疼如针刺或刀割,睡眠尚可,咳吐白黏痰,苔腻,脉稍数,沉而弦。仍遵原法,加重理气之品。处方:瓜蒌15克 薤白12克 生蒲黄10克 炒灵脂10克 丹参15克 白檀香6克 砂仁3克 桃仁10克 红花6克 炙甘草5克 远志5克 菖蒲5克 炒枣仁15克 当归10克 川芎6克 菟丝子15克 枸杞子10克 覆盆子10克 云茯苓10克 半夏10克橘红6克 水煎服。

6月20日四诊:服5月25日方4剂后,左胸部疼痛减轻,继续服用8剂,左胸疼痛逐渐减轻,由刺痛变为隐痛,近来一直未发作剧烈绞痛,每次发作时间亦见缩短,食欲、大便、睡眠较好,小便同前,苔薄白,脉沉弱。上方加丹参至21克,红花至10克,加山药10克。继服。

7月26日五诊:上方加减服16剂,左胸疼痛以隐痛为主,虽时轻时重,但病情较前明显好转,一直稳定,食欲、大便好,小便有时仍频数,苔淡白,舌中无苔处较前缩小,脉沉稍弦。仍遵原法加减。处方:瓜蒌15克 薤白12克 生蒲黄10克 炒灵脂10克 白檀香5克 丹参21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 炙甘草6克 远志6克当归10克 川芎6克 菟丝子18克 枸杞子10克 覆盆子10克 五味子6克 茯苓10克 橘红6克 半夏6克 砂仁3克 炒枣仁15克 水煎服。

9月9日六诊:服上方17剂,诸症渐安,但因昨日气候突然变化,发作一次心绞痛,较剧,今日又转轻,脉沉,右脉原弦大,现已转缓,余症同前。仍遵前法。处方:瓜蒌15克 薤白12克 生蒲黄10克 炒灵脂10克 丹参21克 檀香5克 砂仁5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 川芎6克 菟丝子15克 五味子10克 枸杞子10克 覆盆子10克 炙草6克 远志6克 半夏10克 橘红6克 当归10克 炒枣仁15克 水煎服。

10月5日七诊:上方又经2次调整,病情平稳,其间因患感冒,停服上药,心绞痛未剧烈发作。现在感冒已愈,食欲、大便好,小便频数减轻,仍咽痒,有白沫痰,劳累时心绞痛隐隐发作,瞬时即止,舌质稍红,苔淡,舌中光剥区缩小,脉沉弱。原方加前胡6克继服。

10月30日八诊:上方加减服20余剂,病情平稳。近来又感冒,鼻痛,身乏力,头闷,咽痒,咳嗽,白沫黏痰,胸隐痛,尿频,小便困难,舌淡,苔黄,脉弦数。治以辛凉解表,理气止嗽为主。处方:桑叶10克 菊花10克 甘草5克 前胡10克 七爪红10克 紫菀10克 芦根15克 杏仁6克 芥穗6克 连翘12克 瓜蒌12克 菟丝子18克 五味子6克 覆盆子10克 水煎服。

年3月3日九诊:上方加减服4剂后,感冒基本治愈,又改用以前治冠心病方,诸症均好转。左胸只有偶然的隐隐作痛,尿频减轻(夜尿由五六次减为二三次),舌苔薄白,舌中心剥苔已不明显,脉沉弦。处方:瓜蒌15克 薤白10克 当归10克 川芎6克 赤芍10克 辽沙参12克 麦冬10克 五味子6克 砂仁5克 沉香6克 前胡10克 紫菀10克 橘红6克 炙甘草5克 百部6克 菟丝子15克 覆盆子10克 枸杞子10克 冬虫夏草6克 丹参15克 竹叶6克 山萸肉10克 水煎服。

3月28日十诊:上方加减调整6次,病情平稳,偶有胸部隐痛,食纳好,小便频数,量少,疼痛,经西医检查前列腺肥大。舌苔干白,边尖红,脉沉稍弦。治以补肾通淋。处方:当归10克 赤芍10克 炒栀子6克 甘草梢5克 赤茯苓10克 滑石10克 泽泻10克 竹叶6克 生地12克 木通6克 菟丝子10克 覆盆子10克 枸杞子6克 山药15克 白茅根15克 麦冬10克 元参10克 水煎服。

4月25日十一诊:上方加减服用1个月余,小便频,尿道痛较前明显好转,咽痒,吐白痰,口干,心绞痛一直平稳,没有剧烈发作,一星期内偶有一二次隐隐作痛。最近在我所(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做心电图复查,与年3月中旬所做心电图相比有明显好转,心肌缺血情况已不明显。病情逐渐稳定。拟心肾兼顾,缓缓调理以期巩固。处方:熟地12克 山萸肉10克 山药10克 云茯苓6克 泽泻6克 丹皮6克 覆盆子10克 枸杞子10克 橘红6克 前胡10克 白术10克 甘草梢5克 竹叶6克 白茅根10克 瓜蒌15克 薤白10克 生蒲黄6克 炒灵脂6克 丹参12克 水煎服。

1月后复查,病情稳定。患者精神很好,已于5月下旬返回青海,恢复工作。

按:本案是1例病情严重而危险的冠心病患者,经多方抢救,脱离险境,但心绞痛发作,一直未能控制。经张老耐心认真医治,坚持1年多,诊治60多次,服药余剂,终于使每日发作3~5次的心绞痛得到控制,几经合并重感冒及前列腺肥大等疾病的影响与折磨,都未使心绞痛剧烈发作,可见效果是肯定和稳固的。在本例的治疗过程中,有以下两点值得重视:

第一,治慢性病,善于守法是治愈的关键。本例既气滞憋胀,又血瘀刺痛,故以理气化瘀为大法,开始治疗3个月,病情并未明显改善,而持之以恒,定法不易,于6月份初见功效。坚持年余,终于收功。

第二,理气化瘀的大法虽属正确,选药、用量、配伍是否切合病机,仍然不可忽视。如本案从三诊时加大理气药比例,加用白檀香、砂仁后开始见效。李时珍云:“白檀香辛温,气分之药也,故能理卫气而调脾肺,利胸膈。”砂仁“理元气、通气滞”,配合失笑散、桃仁、红花、丹参、川芎之类,通滞气行瘀血。气血流畅,瘀滞何有?故全方力量倍增,才使如此顽固之心绞痛逐渐减轻,心肌缺血得以改善。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内科专家卷·张子琳》(第二版)年12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赵尚华、张俊卿主编。本文仅供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参考学习,不做用药指导;具体用药请遵医嘱,请勿以身试药。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zc/10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