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大博物馆都有着自己的镇馆之宝,琳琅满目,精品荟萃。本栏目将为你展示文物背后的故事,揭开尘封的未解之谜。

三千多年前,在现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的洹河南岸,有一片规模庞大的宫殿群。

自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将都城从奄(山东曲阜)迁来殷(河南安阳)起,这里便一直是殷商王朝的国都,直到公元前年,昏庸的商朝末代君主纣王帝辛被周武王击溃后,殷都才被废弃,成了“殷墟”。

所幸的是,那段辉煌的殷商历史,已被一种古老奇特的文字契留在了龟甲兽骨之上。

这种字体细小、劲挺有力、结构严谨、疏密有序的文字因契刻在甲骨上,而被称为“甲骨文”“契文”;又因出自殷墟,也被称为“殷契”或“殷墟文字”。

商代人为什么要在甲骨上契刻文字呢?这还要从殷商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贞卜吉凶行为说起。

远古的先民对事物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只能借自然界的征兆来指引行动。

但自然界的征兆并不常见,人们便人为加以考察推测。用龟甲和兽骨来贞卜吉凶,就是当时最风行的一种占卜行为。

在商朝,从商王到贵族,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征伐、田猎、气候、收成、病患、生育、出门等等,几乎每事必卜。朝廷还有专门的机构和卜官贞人。

每次贞卜结束,经过就会被契刻在甲骨上,内容涉及商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因此这些刻有贞卜文辞的甲骨,最后都被当作国家档案,堆于窖穴之中保存起来。

商朝灭亡后,这些记载着殷商文明的龟甲兽骨也“失国霾卜”,随着历史的洪流湮没在了殷墟厚厚的黄土之中。

清光绪二十五年()秋,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偶患疟疾,差人去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达仁堂买回一帖中药。

他无意中发现,一味名为“龙骨”的中药上竟刻满了陌生的符号,大为惊奇。

所谓的“龙骨”,就是古代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因具有镇心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之功效而入药。

骨骼化石上怎么会有如此复杂的刻画符号呢?对金石文字颇有研究的王懿荣当即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种古代文字。

为了找到更多的研究素材,他立刻命人到药店把所有刻有文字符号的龙骨全部买回。

遗憾的是,王懿荣尚未来得及作进一步的研究,八国联军就逼近了北京,慈禧太后带领皇室仓皇出逃,作为朝廷命官的他则不愿苟且偷生,遂偕夫人儿媳投井殉节。

之后,王懿荣所收藏的甲骨便转归给了他的生前好友刘鹗。

年,刘鹗将甲骨藏品拓印成《铁云藏龟》一书,首次将甲骨文资料公之于世。

甲骨文轰动了学术界,人们纷纷加入收藏甲骨的队伍。原本只被当作中药材贱卖的龙骨,顿时变得身价百倍。

然而古董商为了垄断财源,却刻意隐瞒出处。直到年,人们才辗转访知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一带。

而此时,已有大批的甲骨被当地农民从田地里刨挖出来,当作龙骨以六文钱一斤的价格卖给了当地的彰德府中药铺,并被转运到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的中药材集散地而流向全国。

于是,不计其数的商代史料就这样被磨成药粉吃进肚里。这段令人痛惜的往事被后世称为“人吞商史”。

好在殷商留下来的甲骨是海量的,还有更多的甲骨被不断地挖掘出来。

据已故甲骨学家胡厚宣统计,自年以来,共计出土甲骨多片,这些甲骨上契刻的单字有多个,其中已被释读出的约有字。

这些文字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如今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就有一批这样的甲骨文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于年,在安阳小屯村南地的发掘中出土了上万片卜甲和卜骨,其中刻辞的甲骨片,被统称为“小屯南地甲骨”。

这些甲骨大多数是小片的,本期介绍的编号为的“小屯南地甲骨”,则是其中一块珍贵的较大的残断甲骨,大概相当于完整牛肩胛骨面积的三分之一。

这片甲骨上整整契刻了93个文字,其中有一段重复了11次的文字——“辛丑卜贞王其田”,清晰地记述着这样一个商王出猎前的占卜故事:

那是商代辛丑日的一天,商王计划外出打猎。负责占卜的贞人按照惯例,立即行动起来。

他首先从仓库里拿出一片事先已经钻凿和打磨处理好的牛骨,然后用一段烧红的树枝在钻凿过的地方炙烤起来。

不一会儿,随着一记“噼啪”声,牛骨的表面裂出了一道“卜”字形的裂纹。

贞人根据这个卜兆的兆象仔细判断出吉凶,然后将占卜的事情契刻在了牛骨上的卜兆附近,并且用颜料将契刻好的文字填上颜色。

甲骨文的发现以及由此引发的殷墟发掘,对中国考古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我国的历史学者从过去只在书斋中研究碑文和铜器铭文,转向了深入田野的考古发掘研究。

而甲骨文更是成为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对研究中华文明的历史学、文字学和考古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年,殷墟博物馆的这片文字清晰、品相优美的商代牛肩胛甲骨被以彩图的形式收入中学历史教科书中,让无数年轻的学子目睹了甲骨文的绮丽璀璨,感受到中华数千年文明史的博大精深。

殷墟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殷墟路北段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内,年建成,集中展示了殷墟出土文物,包括商代陶器、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近千件展品,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较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博物馆,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监制

先宏明

编辑

于昕

部分图片素材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END-

点击回顾往期精彩宋韵

崇政殿:见证南宋风云的“多功能厅”掏羊锅:浙江人的过冬秘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zy/10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