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方治失眠,一治一个准
导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中所记载的药方大多药味较少,组织严谨,义理精深,用于治疗失眠疗效确切。以下九方是笔者临床常用之方,获效甚佳。虚烦不得眠用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是《金匮要略》里面的方,辨证要点为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弦或细数。 对于长期睡眠不足的人,特别是老年人、病后体虚者、有慢性病者都可选用此方。 酸枣仁的用量,临床需根据病人的体质、胖瘦决定,生酸枣仁、炒酸枣仁皆可,一般用量需要大一点,最少得15克,一般用到15~30克,用少了作用出不来。根据现代研究证明,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催眠的作用。茯苓宁心安神,健脾而利湿,对伴有心悸、健忘的失眠作用较好。知母清虚热,川芎开郁调肝,用量不宜太大,一般以6克为宜。甘草调理诸药,共治肝血不足,心失所养之不寐。临床中可随症加减,偏于阴虚肝旺者,配白芍药、石决明、龙齿、牡蛎等;忧思劳伤心脾而出现虚烦出汗、口渴、心悸者,可配生地黄、白芍药、五味子、牡蛎等。阴虚火旺、虚烦不寐用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为《伤寒论》方,主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辨证要点为心中烦躁,辗转不眠,手足心热,口干盗汗,小便短赤,舌质红、脉弦。鸡子黄不可与药同煮,应该用煮好后的汤液冲服,虽味腥难咽,但效果明显,一般两剂后病人可平烦躁而安静。若阴虚明显,加用麦门冬、天门冬、五味子、生地黄等。心阳虚不寐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伤寒论》方,辨证要点为心悸不寐,四肢不温,胸痛气急,怔忡不适,脉细或迟。方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阳、补益心阳。甘草要重用,《伤寒论》原文中甘草用到二两,与牡蛎、龙骨同分量,是桂枝用量的一倍(桂枝用一两),临床上笔者用到15~20克。胃虚痞满不寐首选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证要点为心窝部胀闷,肠中咕咕作响,夜间不寐,情绪不宁,嗳气,纳差。方中半夏既可蠲痰化饮,治心下痞闷。此方是治疗胃肠病引起的夜寐不安的有效方剂。久病,胸满烦惊不寐用柴胡加龙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主治伤寒下后,胸满烦惊,至夜兴奋不寐,精神惊怍不宁,谵语,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能转侧,苔黄腻,脉滑。邪在半表半里失眠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主治邪入半表半里之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心烦不寐,胸胁苔满,苔薄,脉弦。笔者曾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一妇女经期感受外邪,低热反复不愈,眠差心烦,口苦耳鸣,胃胀纳差,取得较好效果。方中可加入黄连、牡蛎、珍珠母等宁心安神之品。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此方一定要以有少阳证为准,无少阳证者不可用。此方对于妇女产后发热及疟疾、黄疸、急慢性肝炎等时期的失眠症均有较好疗效。水热互结伴失眠用猪苓汤猪苓汤出自《伤寒论》,治疗阴虚而水热互结于下,见发热口渴,心烦不寐,小便不利,渴欲饮水,舌红,脉细数。临床上笔者常用此方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兼见失眠、心烦的病人,每每取效,可加用远志、夜交藤、珍珠母、黄连、龙骨、牡蛎等宁心安神之品。邪去正未复之失眠用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主治伤寒病后邪已去,正气未复,气血津液不足之证。辨证要点为低热心烦,眠差,口干唇燥,纳少,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可配合酸枣仁、五味子、浮小麦、柏子仁、龙骨等安神之品。昼日烦燥不得眠用干姜附子汤治太阳伤寒,下后复汗,昼日烦燥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喝,脉沉无表证。身无大热者,以火土俱败,寒水下旺,微阳拔根,不得安宁,故用干姜温中以回脾胃之阳,附子暖下以复肝肾之阳。顿服,救急也。体悟失眠症治疗关键在辨证论治。临床中灵活选用经方,可以有很好的疗效。但需提出的是,经方应用时也要注意随证加减,药量也应因人因证而异,不能生搬硬套、原方照抄。而且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方结合使用,能取得更好的疗效。注意:文章中所提到的方子,需辨证后使用效果才好,请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文章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喝中药一定要知道这2点,否则就是在害自己!赶紧看看吧!》 《再也不用怕头晕了,医圣张仲景治眩晕的方法都在这里!》 《黄煌治失眠经验(重复运用效果明显)》 《打脸学院派,经方大师这样治高血压!》 《治疗咳嗽气喘的奇方——小青龙汤》 《怕冷是阳虚,怕热是阴虚?这不是中医,是瞎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zy/544.html
- 上一篇文章: 神经性耳鸣耳聋从肝肾阴虚论治
- 下一篇文章: 史沛棠治失眠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