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乃病理之一大门,善调其肝,以治百病,
专治白癜风的中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809/4445051.html 肝为刚脏,性喜升发,临床以实证、热证较多见。至于肝的寒证,多为寒凝厥阴之脉而致少腹冷痛及寒疝,可用暖肝煎、橘核丸加减。它如肝气虚、肝阳虚证,因阳气不足,升发无力,又须用温养法,虽属变治,但不可不知。其中肝阳虚常兼肾阳虚,肝气虚则与肺脾气虚关系密切。 肝之为病最多而杂,大凡杂证多肝病,图治还须随证观。杂证之中,肝病十居六七。 我们来看下常用的肝证11法: 1.补肝法 制首乌、菟丝子、杞子、枣仁、萸肉、芝麻、沙苑蒺藜。此为补肝体而设。 凡肝虚证皆可用之。若肝之阴阳气血之虚明显者,可依下法用药。 2.补肝阴法 地黄、白芍、乌梅。此补肾与酸甘化阴合用之法。 3.补肝阳法 肉桂、川椒、苁蓉。肝阳无补法,补肾即所以补肝。故此法补肾阳为主,兼以辛补之之义。 4.补肝血法 当归、川断、牛膝、川芎。此法养血不忘活血,兼以补肾为特点。 5.补肝气法 天麻、土术、菊花、生姜、细辛、杜仲、羊肝。《素问·脏气法时沦》云: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可为此法作注。 6.温肝法 肉桂,川椒、吴萸。适用于肝经有寒之证。若兼胃中有寒,可加人参、干 姜,即合大建中汤之义。 7.镇肝法 石决明、牡蛎、龙骨、龙齿、金箔、青铅、代赭石、磁石。此为潜镇之法。 潜阳息风与重以镇怯,适用于肝风内动及惊恐不宁等症。 8.敛肝法 乌梅、白芍、木瓜。此酸以敛之,又有酸甘化阴之效。 9.平肝法 金铃子、蒺藜、钩藤、橘叶。适用于肝阳萌动而不甚者,肝郁化火之初而火未盛者皆可用。 10.散肝法 逍遥散。宗《内经》“木郁达之”之旨,统治肝郁诸证。 11.搜肝法 天麻、羌活、独活、薄荷、蔓荆子、防风、荆芥;僵蚕、蝉蜕、白附子。适用于外风所致的口眼歪斜、肢体麻木、肌肤不仁等症。虽属外风,但亦与肝有关,故一并讨论。 肝气、肝火、肝风三者在病机变化上有密切联系。如病初为肝气郁结,继则郁而化火,发展为肝火上炎;火盛又可生风,发展为肝风内动。在转化过程中每多相互兼夹,临床应掌握主次,随证施治。 肝阳化风和阴虚阳亢的临床表现虽然大致相同,但前者偏于实,治宜平肝息风为主;后者则属本虚标实,以育阴潜阳为宜。盖肝阴虚者,肾水亦亏;肝阳旺者,相火不潜,故常用肝肾并治之法。 肝系病证,在病机发展方面有上升、下注、横窜、侵脾、侮肺等不同。如肝阳偏亢,可上窜清空而为头痛、眩晕,甚则卒中昏倒;肝风、肝气,可横窜经络,肢体出现麻木、震颤、抽搐;肝经湿热下注,可发生阴囊湿疹,奇痒难忍,或带下淋浊;肝木克犯脾胃,而为呕呃、腹痛、泄泻;肝火侮肺,发为呛咳、咯血。故诊治肝系病证,应注意整体情况,随证处理。 猜你喜欢看 天天肠鸣腹泻不消化,是脾虚了,十年的旧疾,2个步骤可调理失眠的“真凶”找到了,脾虚占1个,1味中药,健脾助眠、温补肾阳1个方子4个药,解除脾胃阳虚,效果确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chia.com/lczy/5332.html
- 上一篇文章: 各种皮肤病的联合用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